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频道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河南省出台多项措施 加强征地拆迁监督检查力度

2012年11月26日 09:30   来源:大河网   

  土地拍卖收益 政府不要一分钱

  在推进和谐征地拆迁现场观摩暨经验交流会上,新乡市做法得到推广

  河南省出台多项措施,加强征地拆迁监督检查力度,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新华网河南频道11月26日讯大河网报道:近年来,河南省各地严格执行土地征收、房屋拆迁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征地拆迁工作总体平稳。但一些地方仍存在工作方法简单粗暴、违法违规强制征地拆迁问题。在全省城镇化、工业化加快推进过程中,如何维护好群众合法权益?昨日,全省推进和谐征地拆迁现场观摩暨经验交流会在新乡举行。

  省纪委、省监察厅、省政府纠风办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征地拆迁监督检查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通知》(简称《通知》),要求严格规范征地拆迁管理,坚决遏制违法违规征地拆迁行为。

  现场

  搬迁后生活有保障

  昨日早晨,“推进和谐征地拆迁现场观摩暨经验交流会”的有关领导来到了新乡县古固寨镇祥和社区现场观摩。

  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尹晋华,省政府副省长张广智,省监察厅厅长、预防腐败局局长、省政府纠风办主任王流章及出席“推进和谐征地拆迁现场观摩暨经验交流会”各省辖市有关领导来到这个豫北远近闻名的社区。

  刘国印,新乡县古固寨镇祥和社区居民。他说,“我以前住的村庄叫后辛庄,每口人仅有半亩地。但穷家难舍。一开始,村民不愿意征地拆迁。后来,眼看着社区规划好了,医院、学校、警务室也一应俱全,但还有很多人不愿意搬。”

  “政府为搬迁的农民提供这么好的条件,为啥大家不领情呢?”祥和社区党总支书记孔繁鑫说,我们挨家挨户去农民家走访,去听他们的心里话。最终,“戳破蒙在农民心里的窗户纸”。

  农民最担心的问题是什么?就是搬迁后的生活保障问题。孔繁鑫说,虽然我们为入住社区居民办理了城镇户口、房产证,让农民享受就业、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与城市居民一样的待遇。但是,很多村民都说,没有活干,还不饿死?

  经过协商,后辛庄村的老宅基地拆迁后,根据农民意愿进行复耕。孔繁鑫说,根据后辛庄村复耕土地利用规划,在后辛庄村老宅基地上建立高效农业示范园。“这个示范园利用的是后辛庄旧村拆迁复耕的460亩土地,集中规模经营。包括鲜切花培育基地,优质苗木繁育基地等,能安排和解决当地农民就业问题。”

  成效

  新乡已启动建设352个新型农村社区

  祥和社区的成功,只是新乡市的一个缩影。新乡市市长王战营说,新乡市始终坚持“不从农村挖土地,不在农民身上打主意”,确保被征地拆迁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

  为保障农民收益,新乡市开展“人地挂钩”试点,对节约的土地指标进行拍卖,目前拍卖指标收益已达2.4亿元。王战营说,这些拍卖款要全部返还农村,用于农民建房、拆迁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做到“政府零收益,群众得实惠”。

  农民征地拆迁后,如何安置?这是摆在许多地方政府面前的一个难题。王战营说,新乡市出台一系列政策,对征地拆迁群众实施分类安置。比如,大部分社区都规划建设有一定比例的公共租赁住房,困难群众平均每月每平方米仅交0.3元租金就能入住。另外,新乡市还对旧村拆迁复垦出来的土地,采取农民入股等方式,集中起来搞公司化经营,使土地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股份,确保农民长期收益。

  目前,新乡已经累计启动建设新型农村社区352个,建房面积2789万平方米;拆除旧宅面积5.7万亩,复耕或恢复生态面积2.9万亩。全市没有发生一起因为旧宅拆迁而引起的群体性上访事件。新乡市还被确定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和全省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

  严查

  违规动用警力参与征地拆迁的,严肃追究领导干部责任

  昨天上午,在全省推进和谐征地拆迁现场观摩暨经验交流会上,尹晋华说,今年全省征地拆迁的面积达到8.9万亩,涉及6万多个家庭。

  尹晋华强调,政府部门在征地拆迁过程中的理念一定要转变。“一些干部强调,政府部门做的是大事,一些工程还是‘国’字头工程,所以群众的利益一定要让路。这种观念一定要转变。即使办的是大事、好事、公事,也要维护群众利益。”

  《通知》要求,全省要加大查办违法违规强制征地拆迁案件的力度,重点查处采取中断供水、供热、供气、供电和道路通行等非法方式迫使搬迁行为,采取暴力、威胁手段或突击、“株连”等方式强制征地拆迁行为,以及《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简称《条例》)颁布后仍然组织实施行政强制拆迁等问题。

  《通知》强调,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违规动用警力参与征地拆迁的,对因工作不力、简单粗暴、失职渎职等引发恶性事件和群体性事件的,对违法违规征地拆迁行为不制止、隐瞒不报、压案不查的,要严肃追究直接责任人和领导干部的责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责任编辑:石兰兰)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征地拆迁何太急     2012年09月12日
  • ·征地拆迁何太急    2012年07月15日
  •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