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车难不但北京有、天津有、上海有……而且打车难已成为西宁市常态化的民生焦虑。关键时刻打不上车,好不容易车停下,乘客去的方向,的哥的姐不愿意去,一脚油门走了!而且走得理直气壮。至于行李多、路程远、行动不敏捷者,打车更是难上加难。
因为刚性需求,我们常常要看出租车司机的眼色,在最是需要“打的”的时刻,5516辆出租车却没有一辆“属于我”,出租车要不避开上下班高峰时段,要不以交接班为由拒载、要不就干脆歇着,特别是在一些客流密集地段和偏远地段,许多急需打车的乘客不得不选择打黑车,造成黑车生意红火。这些发生在西宁市客运市场的怪相,市民渐渐见怪不怪,习以为常。这足以说明“打车难”不但是通病,也反映了城市交通系统某一环节出了问题。
目前西宁市对出租车实行“数量管制”和“公司化经营”。很多市民以为出租车太少是造成“打车难”的原因之一,但比之全国各大城市,西宁出租车数量超过兰州、太原、洛阳、烟台、温州、南宁等城市,和北京每千人拥有出租车3.9辆、上海每千人2.2辆相比,西宁市每千人拥有出租车的数量为3.8辆,由此不难看出,比东京每千人拥有的出租车数量还多的西宁市,按照市场化运营,出租车司机之间需要抢生意、拼服务,但现实是西宁市出租车司机的不用抢生意、收入也不取决于服务质量。这就需要从另一个方面解读西宁市“打车难”的症结所在。
高峰时段拉不上钱,错过高峰期生意又偏冷清,西宁市的哥的姐很辛苦,很无奈,拒绝高峰期驶入拥堵路段,平时每小时可以挣到30元至50元,高峰期收入锐减一半甚至一两个小时堵在路上,动弹不得。“挣不到钱,不如歇着”,不少出租车司机就是这样做的,因而一到上下班高峰,出租车纷纷“吃饭”、“交接班”、“加气”。
出租车不仅是城市形象,也是市民需要的重要交通工具,管得好不好,体现的是公共管理的水平。因此,理顺交通服务供给机制,为市民出行提供有力保障,有关方面肩负重任。
(责任编辑:魏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