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人"建筑层出不穷 公众"恶搞"调侃权力审美之风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雷人"建筑层出不穷 公众"恶搞"调侃权力审美之风

2012年12月20日 08:58   来源:新华日报   

  公众用“恶搞”调侃宣泄

  央视新大楼设计者库哈斯曾辩称,他设计的央视新大楼“美妙无比”,甚至可以和故宫媲美,大家却毫不客气地称之为“大裤衩”。苏州“东方之门”,从外型上看并不算丑陋,投资人杨休对其遭到调侃和“恶搞”很不理解,他说这是著名英国设计公司RMJM设计的建筑,“业内人士对其建筑形式和结构高度赞誉”。

  仔细审视被网友吐槽的众多“雷人”建筑,不能都贴上“丑”的标签。比如抚顺“生命之环”建筑本身,并没有特别“丑”的地方,被广为针砭的原因在于,50层楼高的“生命之环”在观光之外没有多少实用价值,与其说是建筑,不如说是城市雕塑。而花费上亿元资金,做这么一个大而无当的城市建筑“景观”,在很多当地人看来纯属劳民伤财,“生命之环”就成了大家口中的“大铁圈”。同样的,湖州喜来登酒店外形也不算难看,却在获得“马桶盖”这一“雅号”之后,也被归入“大裤衩”之类。

  有专家认为,有些造型构思不错的建筑之所以“中枪”,被认为很“丑”,一方面是审美的“众口难调”客观存在,同时也要注意到,调侃背后是“围观”民众的一种情绪宣泄,透露出对中国建筑界多年浮躁风气的厌倦。

  从专业角度看,“太讲究形式”是建筑的一种异化。“国外虽然也有不少造型怪异的建筑,但中国在短时间内集中如此多造型前卫大胆的建筑设计,令人惊讶。”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执行总工程师张瑞龙认为,注重形式新颖别致本不是坏事,但当下建筑界的问题是过分追求形式。而当一个城市、一个企业用建筑来炫耀或“作怪”,收获大把的鄙夷和调侃也就不足为怪。

  “谁都不能玩建筑”

  普利兹克奖,是建筑界的诺贝尔奖。2012年,这一世界建筑最高奖项首次花落中国。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捧得大奖的中国美院建筑学院年轻教授王澍,并非追逐“时尚”的设计师,他在建筑设计中注重凸显的是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普利兹克评委会在颁奖补充声明中说,中国建筑师将推动世界建筑思潮的发展,“未来中国城市化的成功,对中国及世界而言都将意义重大。”

  著名建筑评论家方振宁对这个声明的解读值得品味。在他看来,世界建筑精英们面对中国这块世界建筑“震源地”所发生的一切产生了危机感,他们想用颁奖给一个不“时尚”设计师的方式,对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疯狂进行制约。这是对中国的一个提醒,也是给世界一个提醒。中国建筑学会名誉理事长叶如棠也不讳言,“中国建筑的现状和前景是令人不安的”。

  一本书写得不好,可以束之高阁,一部电影拍得不好,可以不上映,但如果一个建筑搞坏了,也许仍要挺立几十年甚至几百年,让人想不看都不行。

  “建筑创作不仅仅是单体的设计,而是城市空间的创造。要创造具有文化兼容性的街区及城市生活和工作空间。”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建筑学院院长朱文一说。在城市这个公共空间里,建筑不能只凭权力和建筑师个人爱好而随便打扮,应该让公众拥有更多发言权。黄伟康呼吁,无论是建筑设计师,还是能够影响设计师的人,都不能“玩”建筑。

(责任编辑:吴肖叶)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