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20亿元在阳东建基地 广东布局生物柴油市场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投资20亿元在阳东建基地 广东布局生物柴油市场

2012年12月28日 11:08   来源:南方日报   钟啸 黄杰

  而该项目的一位负责人在谈及行业前景时也颇有自信,“李国富的客户名单上积累了BP、雪佛龙、壳牌等石油巨头,我们完全不担心销路,基地建成后,短期内将以出口为主,同时也将凭借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成为国内的领军企业。”

  “主要经济性的问题解决了,这个行业还是很有前景的。”听到这个项目之后,一位业内人士简单估算了一下,以食用油使用量的15%将成为废弃油脂这一算法来计,仅2012年一年,全国全年至少产生435万吨地沟油。当前,在东部沿海的长三角及环渤海地区,以供应生物柴油为主营方向的“环保科技”公司可谓星罗棋布,珠三角的市场料定也不会远。

  国内生物航油仍受困于技术瓶颈

  谈起生物燃料市场的发展,就不得不说起生物航油的研究。然而,记者通过采访发现,这个新兴的产业方向的开拓似乎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中国是全世界发展最快的航空市场,也是最大的食用油消耗国,把地沟油转换成可持续的航空生物燃油有巨大的潜在能力。”在北京民用飞机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秦福光眼中,地沟油上天的研究对中国似乎颇有意义。而这一系列研究在中国开展的消息,也令人振奋。

  今年7月,网传上海绿铭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与荷兰SkyNGR公司签署1万吨航空燃油供应协议。随后,波音与空客两大飞机巨头也纷纷传出消息,正和中国的合作伙伴一起投入航空煤油的研究。今年10月,中国商飞-波音航空节能减排技术中心启动了首个研究项目,该中心与长期从事绿色能源开发的杭州能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HEET)合作,利用节能减排技术中心所提供的设施,开展以识别“地沟油”中的污染物,并确定处理、清洁地沟油以使其转化为航空燃油的相关流程。

  在技术领域上,地沟油首先需要转化成生物煤油,再由生物煤油进一步转化,才能最终提炼出航空燃油。早在几年前,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可持续性航空燃料供应商荷兰SkyNGR公司,就已持有废弃食用油转化航空燃油的技术,并向全球15家航空公司提供了生物航油,但目前国内生产企业的技术能力,还仅限于地沟油转化至生物煤油的流程,成为国内航空煤油产业发展的首个门槛。

  “我们只掌握了地沟油转化为生物柴油的技术,而要进一步转化为航空煤油,这一技术国内企业也普遍缺失。”上海绿铭环保总经理叶正尧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承。虽然国内企业已经掌握地沟油转化生物柴油的技术,但目前来说也仅仅局限于此,包括已经实现不错经济效益的浙江东江能源在内,都只能将主要生产及开发放在生物柴油领域。

  “飞机在空中温度要低到零下20℃,所以航空煤油必须抗冻,而目前的生物油一般由动植物油混在一起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冷凝点太高了。”业内技术人士坦承,南方地区面临的问题更加严重,“南方使用棕榈油很多,占到60%到70%,这种油往往在20℃以下就会出现凝结现象,更难解决这些问题。”

  降成本难

  企业呼吁政府援手

  “我们在实验室里不能说不成功,但成本太高了,不能成为一种工业化生产的模式。”杭州能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朱萃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项目研究的重点在于通过相关技术改进,以显著降低将地沟油转换为航空煤油的成本。据介绍,经此途径生产的航空燃油远高于普通航油。“目前,地沟油转化为航空油的成本是石化油转化为航空油的3至5倍,这个行业的发展还处在培育期。”朱萃汉表示。业内人士表示,如果行业确有发展方向,政府是否应考虑伸手拉一把,当然扶持的形式可多种多样,但如仅依靠这些企业自身摸索,产业发展的进展显然太慢了。

  而不管是生产生物柴油还是航空生物燃料的企业,却都受困于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回收渠道的不畅通。不少专家表示,政府在这项工作中应该有着更强的责任感。“技术上能突破,但地沟油转化成航油不可能形成产业。”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颇为残酷地断定,如果没有成系统的社会回收体系,整个生物燃料产业的发展都将难以走得更远,“生产原料贵,没有来源,回收价格竞争不过回流餐馆渠道。”这是目前地沟油转化企业的原料回收现状,东江能源生产负责人更是坦言“正是因为供应量不稳定,才一直不敢扩产”。对于解决方案,林伯强建议,政府通过补贴,或者借鉴国外经验,直接高价收购原材料,并重罚地沟油回流餐桌的行为,为企业扫清回收渠道障碍。

  在阳东县生物柴油基地项目发布的信息中,明确提到“将建成具备独立原料供应能力的新能源生产基地”,在记者采访中,该项目负责人坦承:“由于国内起步较晚,生产原料回收成为一个难题,”其给出的解决方案是,未来将仿效国外经验,借助政府政策牵引,建立地沟油回收体系,以保障其生产安全。  

(责任编辑:石兰兰)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