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频道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江苏200多名网友"凑份子"购地建房 官方称允许

2013年01月08日 08:14   来源:中国新闻网   朱志庚

  最近,江苏邳州“200多名网友‘凑份子’合作建房”的事情引起了社会强烈的关注,网上网下叫好声、质疑声此起彼伏。1月7日下午,江苏省邳州市住建局办公室主任徐矛盾表示:网友“凑份子”购地开发是允许的,同时建议有合作意向的网民组建股份制公司后规范运作,以规避风险。

  1月7日下午,邳州网友合作建房发起人郭鹏程面对记者来访,笑称此刻自己感觉“亚历山大”,自从消息发布以后来自各方的声音较多,有支持的,也有质疑的,更有等着看笑话的。但是,他认为邳州市政府相关部门对他的举动表现比较开明,是支持的。郭鹏程谈到,自己之所以发起合作建房是因为自己本身就是从业与房地产行业,熟悉行情,明白目前高居不下房价阻挡了低收入群体实现住房梦,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他们花较低的成本解决住房问题。

  郭鹏程从去年初就开始筹划,8月份成立“徐州康合房地产信息咨询有限公司”,2013年1月3日在邳州市召开了数百人参加的“徐州合作建房发布会”。郭鹏程说,短短几天时间,就已经有将近200名有此合作意向的市民报了名,自己准备总计召集600名合作建房者,建房的地点就在邳州城北某个地方,建筑面积大概在5万平方米左右,主要是小高层。他认为准备先找开发公司合作,这样速度较快,另外组建开发公司较为繁琐,而且耗时间太长。

  对于有质疑将来资金的监管问题时,郭鹏程谈到,经众多合作建房者同意后,公司将选择一家国有银行作为第三方,每一个准业主按约定在此银行开户并存入一定资金,等到土地招拍挂时同时转入一个公共的账户,来付土地成本,所有的业主都是股东,同时也是负责任的监督者。

  对此,邳州住建局办公室主任徐矛盾向记者出示了一个说明材料,“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自然人可以以招拍挂的形式取得国有建设用地(包括房地产开发用地)使用权,网友“凑份子”购地开发是允许的。”

  但是,徐矛盾对有媒体报道“项目发起人表示建成后房价将比市场价低四成”的看法不认可,经他们测算数据恐难以达到。材料显示, 2012年12月邳州商品住房平均价格在3800余元/平方米,与年初基本持平。以邳州新城区为例:土地亩均价格100万元以上,按地价100万元/亩、容积率2.5左右,每平方米楼面地价应在600元,建安成本约1400--1600元左右,小区内市政配套300--500元左右,电力增容188元,行政规费127元,设计、勘察、监理等中介技术服务费用80元,销售成本100元以上,应缴纳税收约180元,不计财务、管理费用,每平方米基本成本应在3000元左右。

(责任编辑:秦静)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