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业在"雪域江南"林芝地区崛起

2013年01月16日 13:43   来源:西藏新闻网   麦正伟 王雅慧 王晓莉
    日夜奔流的尼洋河,像母亲的乳汁养育着这里的工布藏族和门巴、珞巴等10多个民族。在这块古老神奇的土地上,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生活习俗、不同的民族服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风情,构成了一幅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长卷……

    近日,林芝地委书记、行署专员赵世军面对自中央、自治区各大主流媒体记者采访时说:“近几年来,林芝地区相继获得了‘全国十大新天府’、‘全国第二个世外桃源’、‘全国生态旅游先进地市’、‘中国最具魅力的自驾游地区’、‘中国最具风情民俗文化旅游目的地’、‘中国最美的景区’、‘中国最美的景观大道’等殊荣。

    生态旅游主导产业的培育和全国旅游目的地的打造正在林芝日渐形成。2012年,全地区预计接待国内外游客227万人次,同比增长24.7%;实现旅游收入18亿元。”

    深度挖掘旅游资源

    强力推进项目建设

    “林芝地区虽然资源富集,但生态旅游起步晚、基础差、底子薄,历经了起步、探索后,2003年才确立为地区的支柱产业,‘雪域江南’才迎来了生态旅游业发展的春天。”林芝地区旅游局局长王军介绍说。于是,林芝地区奋起直追,重点突破、有序推进,深度挖掘旅游资源,相继编制评审了地、县旅游总体规划和19个景区详细规划,率先成为全区县县有总体规划和景区规划的地区。随后,林芝地区又依托青藏铁路通车、林芝机场通航和318国道、306省道的改造升级,致力于旅游交通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开通了林芝至成都、林芝至重庆、林芝至拉萨的往返航线,修建了巴松错、雅鲁藏布大峡谷入口、南伊沟等7条旅游专线公路,开辟了全区首条雅江水上环线和3个高原漂流项目,建成了全区首个自驾游营地,在318国道等旅游交通要道,兴建了58座旅游厕所、408个旅游标识牌、18个观景台、20个旅游停车场、10个游客服务中心、1个旅游产品研发基地、2个旅游产品销售基地,基本形成了由林芝进、拉萨出、拉萨进、林芝出或川滇藏线进、青藏线出的进藏旅游路线图。现在旅游包机、旅游专列、自驾、骑行、徒步等新型旅游方式已逐渐成为林芝旅游的新潮流。

    与此同时,林芝地区还借助广东、福建两省对口援藏之力,大力实施市场投资多元化和旅游精品开发战略,整合国家投资1.2亿多元、援藏投资1亿多元和20家旅游企业开发投资15亿元,突出雅鲁藏布江这一世界级品牌,加速旅游资源转化升级,着力建设雅鲁藏布大峡谷、巴松错、鲁朗、南伊、米堆冰川5大景区,全力打造知名峡谷、知名湖泊、知名森林、知名冰川等复合型生态景观,从而为提高林芝地区的旅游美誉度、加快建设全国旅游目的地和全区生态旅游中心奠定了坚实基础。“现在,林芝地区在100多个对外运营的景区景点中,4A级景区4个,3A级景区3个,巴松错和雅鲁藏布大峡谷2个5A级景区创建工程目前已全面启动。”王军告诉记者。

    人才是旅游发展的关键和核心。近几年来,林芝地区大力实施旅游人才队伍项目建设与保障战略,采取“走出去培训、请进来讲学”的方式,突出旅游行业管理、旅游经营管理、旅游服务人员三支队伍建设,不断完善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健全“分级管理、分级培训、三级联动”培训机制,年年组织安排旅游管理干部前往区内外学习深造,邀请内地省市旅游院校专家学者到林芝开班授课,率先在全区开创校企联合办学体制,建立校地联合教学实习基地。近几年来,林芝地区共组织了92名旅游行业管理人员、68名旅游企业管理人员和65名农牧民群众前往内地学习深造,邀请了34名内地旅游专家学者到林芝开班授课,累计培训旅游从业人员(含农牧民群众)1.2万多人次、景区讲解员350多人次。2011年,还在福建省旅游干部学校的帮助下,首次在全区通过“培训+考试+颁证”的方式,向56名旅游企业管理人员颁发了全国通行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岗位资格证书。

    积极拓展客源市场

    不断壮大行业规模

    “旅游业是眼球经济,只有大的宣传,才有大的市场。而文化又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林芝地区旅游局党组书记洪强这样理解宣传与文化对旅游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他说,近几年来,林芝地区积极创新营销模式,努力引进市场机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办节庆、搞促销”的方式,深化“神奇西藏·醉美林芝”和“畅游西藏·从林开始”的主题形象,陆续在全国各地包括台湾地区设立了32个旅游咨询点,相继与广州、肇庆、韶关、福州、武夷山、丽江、江苏胥口等国内7个旅游发达地市和国航西南营销中心、西藏航空营销中心签订了旅游合作框架协议,抢占国内市场份额,从而使以广东、福建等为主的传统客源市场,快速朝着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和川滇渝地区发展,有序向中西部地区和港澳台地区扩展。一年四季以林芝桃花文化旅游节、米林黄牡丹塈珞巴民俗文化旅游节、雅鲁藏布大峡谷文化旅游节、工布江达县工布民俗文化旅游节为主的节庆活动接连不断,高潮迭起,深深地吸引着八方游客;旅游形式也呈现出以观光生态游为主,以会务、商务、自驾、康体、休闲度假游为补充的多种旅游形态,游客量与日俱增。

    随着游客的大量输入,林芝地区的旅游行业规模、旅游队伍不断壮大,接待能力和接待档次也持续提升。洪强告诉记者,全地区宾馆饭店总数已由“十五”末的64家发展到了226家,增速达到211%;四星、三星、二星级宾馆已由“十五”末的4家发展到了35家;旅行社已由“十五”末的1家发展到了4家;旅游开发企业由“十五”末的2家发展到了20家;旅游协会由“十五”末的8家成员单位发展到了72家成员单位;每年新增旅游直接就业人数近200人,直接就业总人数从“十五”末的3400余人发展到了8100多人,占全地区总人口的4%;间接就业人数从“十五”末的1.5万余人发展到3.5万多人,约占全地区总人口的17.5%。各县也持续唱响“让青山绿水‘活’起来,让生态旅游‘火’起来,让农牧民群众‘富’起来”的生态旅游发展之歌,不断激发群众参与旅游服务的热情,现在,林芝地区参与旅游服务的农牧民群众已由“十五”末的57户186人发展到了680户2400人,人均旅游纯收入已由“十五”末的2100元增长到了4312元;旅游景区农牧民讲解员已由“十五”末的24人发展到了230人;随着旅游市场环境的日益改善,游客在林芝的停留时间由“十五”末的两天一夜延长到了三天两夜甚至更长;游客的满意度也由“十五”末的76%提升到了90%以上,从而使林芝成了全区旅游最安全、环境最优美、市场最为包容的地区。

    站在生态旅游新起点

    实现朝阳产业新目标

    “良好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在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中,林芝地区对今后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又有哪些新思路、新举措、新目标?

    赵世军开门见山地对记者们说:“生态旅游虽说是朝阳产业,但也要按照十八大报告的要求,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为建设美丽中国、美丽西藏,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作出贡献。”

    赵世军激情满怀地告诉记者,现在,林芝地区的生态旅游又站在了新的起点,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和自治区有关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把旅游业培育成林芝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主导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把林芝地区建设成全国旅游目的地、西藏生态旅游中心、世界旅游高地的目标,加快转变生态旅游发展方式、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大力营造“党委重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市场运作、企业经营、社会参与”的生态旅游发展氛围,在深化巩固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川滇渝地区四个客源市场的基础上,有序拓展北方和海外两个市场,进一步强化行业管理、经营管理、服务人员三支队伍,持续优化旅游生态、旅游安全、旅游市场和旅游投资四个环境,做大做强雅鲁藏布大峡谷入口、巴松错、鲁朗、南伊、米堆冰川五大景区,实现林芝旅游业由资源大区向经济强区转变。力争2013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60万人次,同比增长15%;旅游总收入突破20亿元,力争达到21亿元,同比增长17%。到2015年,基本把林芝地区建成全国旅游目的地和西藏生态旅游中心,为林芝地区在全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主导产业支撑。到2020年,基本把林芝地区打造成世界旅游高地和进藏旅游集散地,使生态旅游这一朝阳产业在“雪域江南”释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责任编辑:徐晶慧)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