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前广州市总工会主席陈伟光:政府加大财政预算提高工人工资
首先是财政预算不足,即环卫投入有限;更重要的是重视程度不够,将环卫保洁作业推向市场后,制度设计却不健全。
由于财政投入偏低,发标价格还是总体偏低,导致企业的利润空间有限,企业为了获取利润,还是会采取办法降低用工成本。比如,原来是10个人干的活,现在只招7个环卫工,剩下3个人的工资,部分就成为企业利润和工人的加班费。
建议政府加大财政预算,总体提高工人工资;另外在保障工人住房方面,可以学习外地,为工人修建经济公寓。
广州市人大常委会城建环资工委副主任、广州市城管委原主任李廷贵:建立环卫工帮扶基金
目前环卫工作存在四大问题。
首先,环卫工作推入市场后,采取招投标方式,保洁企业通过正当渠道中标,都希望换来应当的利润。由于一些企业低价中标,1条路原本是20个人扫的,就被压减到10人,3台机械被减到1台。环卫工劳动量大了,工作时间长了,工资补贴却没见涨,自然会有不满。
其次,一些部门没有落实原先的承诺,比如有的街道承诺给予环卫工的创文补贴没有及时落实。
再次,一般保洁公司会固定带着一帮环卫工,三年一次招投标,一旦原有企业没有继续中标,环卫工的工作也就没有保障。
最后,物价上涨比较快,环卫工收入增长跟不上,住房、吃住等问题都比较突出。过去没有垃圾分类,环卫工可以自己分类销售垃圾,赚点补贴,垃圾分类后这部分收入也没了。
建议适度减少环卫工的工作量,同时提高其待遇,研究提高指导价,并建立环卫工帮扶基金。对于环卫工的子女入学、疗养等问题,也要解决落实。
南方日报记者 胡良光 马喜生 李春江 黄少宏
■调查
涨一次工资裁一次人
本报记者也于近日,对部分环卫工进行了深访和调查。
人均工作量比原来增加一半
调查显示,几乎所有的环卫工每日工作量都干足八小时,部分环卫工工时甚至达到九到十个小时以上,而吃饭的时间不包括在内。每个环卫工需负责清扫的街道长度约为500米—1000米不等,最长清扫长度为2.5公里,几乎要包下一条街道,同时清扫出的垃圾量也颇大,如用标准型垃圾车计量,大致每人每天垃圾量在两车到四车左右。
环卫工告诉记者,环卫事业改制以来,近几年基本工资虽随着最低工资标准调整而有所上涨,但涨工资便裁员的现象却随之而来,有时是涨一次工资,就裁员一次。如越秀区某班组原有环卫工33人,涨工资后被陆续裁员至19人,人均工作量比原来增加了50%左右,于是,在职的环卫工平均工作量和工时由此大幅上涨。
坐下来休息会被罚款
工作量增加的同时,管理层的监管力度和检查力度却越来越严苛。
部分路段环卫工说,公司会派遣督导或检查员沿路巡查,并拍照取证,若路人扔了垃圾没及时清理,则会按规章罚分扣工资,甚至有时工作疲劳了坐下来休息,被巡查员抓到也会罚钱。
相应的福利也在减少,部分环卫工表示,以前会发一些油米等生活用品,但现在基本不见踪影;每年发放的年终奖,现在也没有发过,以后也不知道会不会补发;在酷暑季节,公司每月每人仅发放纸包装清凉茶两箱。
另一方面,公司发放工具以及物料质量也逐渐变差,有环卫工反映,公司发放的毛巾、扫帚、抹布等物料,越来越不经用了。同时,环卫工表示,在广州创文、创卫和亚运会等大型活动期间,周围的城管、协管都有政府发放的补贴以及慰问品,而环卫工则分文未领,他们认为这样做“不公平”。
南方日报记者 晏磊 实习生 杜静
(责任编辑:石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