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交通共振带来的新污染十分值得关注
地铁集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表示,地铁车辆在地表运行的影响主要是噪音,在地下运行时的影响则是振动。
“益田村地铁运行中产生的声源可能是列车在穿越建筑物时,轮轨接触引起的振动辐射低频噪音,轨道弧度越大,列车滑行过程中发生的振动越大,通过媒介传播后会产生共振。市民在家中经常觉得听到了‘轰隆轰隆’的声响,其实就是共振引起的;由于地铁和铁轨高速摩擦,会产生单纯的振动,但经过媒介传播,就会变成一种在某一范围内对物体的共振。这些共振,会穿透地层和楼层到沿线居民家中,居民会以为这也是噪音污染。”专家说,“但这其实是‘交通共振’带来的新污染,是一个十分值得关注的问题。”
专家表示,要减少地铁扰民,除应提高标准外,还应进行科学、合理的地铁规划。隧道及地下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曾表示,依照目前技术,地铁防振降噪完全可控,“一旦地铁规划不合理不科学,未来将有更多人为此埋单。”
首都经贸大学副校长郝如玉曾在一份提案中这样写道:“如果现在各个城市大量正在进行设计和建设的轨道里程都不把减振降噪纳入长远规划,将来对之改造的成本会是个天文数字,而且会影响正常运营。”
去年,曾有全国人大代表向国务院建言,建议国家发改委主管轨道规划审批部门牵头,设立轨道交通噪音治理办公室,并聘请专家组尽快召集各地轨道建设部门紧急对在建或规划中的轨道交通进行集中普查,限期采取强制措施,确保减振降噪全线提高。不过,这一建议目前尚未实施。
(责任编辑:吴肖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