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收放缓难挡投资冲动 10万亿地方债务再敲警钟

2013年02月01日 13:11   来源:羊城晚报   注:为初步数

  1月份前后,各地制定的今年经济发展目标陆续公布。值得注意的是:各地均不同程度地调低了今年地方政府钱袋子的收入增长目标,但同时也宣布了大手笔的重大项目投资计划,这引发了外界对地方政府债务或再度膨胀的担忧。而国际评级机构穆迪最新发布的报告也对此发出警示,穆迪称,中国地方政府收入增长大幅放缓投资,但基础设施和服务开支进一步增加,地方政府面临着举更多债务的风险。

  有独立研究机构专家向羊城晚报记者表示,确实有必要为地方政府债务再敲风险警钟,警惕地方财政收入放缓加剧地方政府债务上升的风险。

  地方财政收入增长明显放缓

  新增收入在减少,但投资计划还在增加,所需巨额资金从哪里来?

  在刚刚结束的广东省“两会”上,广东省“财爷”曾志权在回答记者相关提问时的表述颇具代表性。曾志权表示:有些项目本身是完全可以发挥市场作用,通过融资解决。对于其中公益性的部分,政府确有义务进行支持。

  有关数据显示,尽管我国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增长仍保持在两位数,但增长水平已大不如前。

  据财政部公布的数据,2010年全国地方财政收入增长24.6%,2011年增长29.1%,但2012年增长水平回落到16.2%。从各种迹象看,今年还将进一步回落。

  据不完全统计,在目前已公布今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目标的省(直辖市)中,无一不下调了今年的收入增长目标:

  广东今年把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目标定在10.0%,而此前的2012年和2011年,增长达到13.0%和22.1%。

  江苏今年的增长目标也定在10.0%,2012年和2011年分别增长13.8%、26.2%。

  山东则定在12.0%,2012年和2011年增长分别达到17.5%、25.7%。

  天津则把增长目标从2012年的21.0%大幅下调到今年的12.0%。

  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分析认为,土地收入继2011年增长22%后,2012年下降了14%,其波动性是地方政府收入增长放缓的原因之一。

  新一轮投资冲动来袭

  地方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并未能让地方政府投资冲动有所减退,从一些地方公布今年投资计划看,令人咋舌。

  如江苏省宣布,计划安排省级重点项目220个,总投资2.7万亿元,比2012年增加870亿元。山东省将编制完成重点技改项目1032项,总投资2146.4亿元;天津市宣布,将在组织好已有的1440个大项目的基础上,再推出一批大项目,努力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的目标,投资额将超过1万亿元……

  广东也不甘落后,在宣布安排省重点建设项目280项、投资4000亿元之后,省发改委主任李春洪在“两会”期间透露,各代表团对发改委报告的意见,最大呼声是“增加固定资产投资”,为此省发改委综合这些意见,初步建议提高今年的广东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从原计划的15%提高到16%,重点项目投入金额建议从4000亿增至4200亿元。

  “2013年是各地地方政府换届之后的第一年,没有一个地方不重视投资建设的。”中国投资协会会长张汉亚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这样分析目前出现的又一轮地方政府投资冲动。

  刹车地方违法违规融资

  地方政府上一轮的投资冲动,是在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在经济刺激措施带动的信贷潮推动下,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迅速膨胀。

  国家审计署2011年发布的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结果显示,截至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的相关债务达到10.7万亿元。此后,国务院加强整顿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的管理,地方政府债务膨胀势头得到遏制。2011年,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仅新增3亿元。2012年的数据尚未出炉,但情况仍需谨慎对待。

  去年底,财政部、发改委等在联合下发的《关于制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融资行为的通知》中指出:“有些地方政府违法违规融资有抬头之势”。

  广东省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黎旭东向羊城晚报记者表示,要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规范政府举债程序,保证举债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此外,对地方政府性债务的使用要进行有效的监管。

  “一方面是经济活动减弱,地方财政收入增长放缓,另一方面,地方政府支出并没有减少甚至还保持原有增速,在两方面无法平衡的情况下,政府只能借更多的新债。防范地方政府偿债风险,首先要增加地方政府债务的透明度;二要真正发挥人大对预算的监督;三要简政缩减政府规模。”有独立研究机构专家这样指出。记者 严丽梅

  相关数据

  增长情况

  省份 2011年 2012年 2013年目标

  安徽 27.3% 22.5% 10.0%

  天津 36.1% 21.0% 12.0%

  山东 25.7% 17.5% 12.0%

  江苏 26.2% 13.8% 10.0%

  广东 22.1% 13.0% 10.0%

  北京 27.7% 10.3% 9.0%

  浙江 20.8% 9.2% 8.5%

  (资料来源:穆迪)

  (注:2013年为初步数据,穆迪资料来源:各省市财政部门、政府工作报告及会议纪要。)

(责任编辑:袁霓)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