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乐都县碾伯镇东关村2012年起开始为6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养老金了,应村委会的邀请,2月上旬的一天,记者专程来到了东关村。看到全村80%的人家住进了漂亮、宽敞的楼房,出门水泥路,设施齐全的文化室、卫生所,许多农户有大、小运输机动车辆,自来水、有线电视、电话入户率达100%……东关村村民真正享受到城里人的生活环境和公共服务,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新生活。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乐都县碾伯镇东关村农民文艺演唱队在本村文化活动中心训练时传出来的歌声。随着农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年来,东关村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日益增长。村里组织文艺爱好者成立了东关村农民演出队,村民踊跃参与,有的村民把自己珍爱的二胡捐赠给了演出队,有的村民捐赠了吉它、三弦、板胡等乐器。农闲时节,唱歌跳舞成了东关村人的必修课。村民马海青告诉记者:“今年春节前村里决定为281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年发放1200元养老金,使老年人更加健康幸福生活。我们家里3个人领到了2012年的3600元老年人养老金。”
碾伯镇东关村是个典型的“城中村”,全村5个社,430户人家,1378口人,人均耕地只有0.25亩。虽说是全县最早生产蔬菜的专业村,但由于温室都是七、八十年代建造的,结构老化,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反季节蔬菜生产的发展。2005年4月,东关村新一届“两委”班子上任后,认准了走发展村集体经济的路子。虽说东关村地处“城中村”,但由于村民居住较分散,路面大都是坑洼不平的土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在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投资17万元,发动群众投工投劳,新修了长6.5公里的水泥路面,解决了村民的出行难题。2006年,东关村“两委”班子广泛针求群众意见,自筹资金,通过银行贷款38万元,在公路旁的撂荒地上建起了一处二层出租楼,当年收益,打响了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头一炮”。2007年,东关村又自等资金60万元,争取项目资金30万元,加上90万元的银行贷款,在乐都县新建的滨河路旁修建了一处建筑面积达2620平方米的综合办公大楼。
东关村集体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村庄公共设施建设奠定了基础。经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东关村彻底实现了硬化、亮化和美化,城镇化新农村初具雏形。村民加入新型合作医疗的入合率达99.3%,新型合作养老的参合率达99.1%,初步形成了老有所养、少有所教、病有所医、困有所助的社会保障体系,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指数。现如今,东关村经营加工业、餐饮业、种植业、养殖业、汽车运输等各行各业的人都有。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近30万元,各项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2年,全村总收入达1132万元,人均纯收入7000多元。
村党支部书记李宝存告诉记者:“农民文化生活的改善,离不开文化设施建设。近年来,东关村‘两委’班子通过筹措资金、动员力量等方式,组造了文艺演唱队。每逢节日,吹、拉、弹、唱,越来越多高雅的“文化大餐”为村民所享受。为提高农民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东关村开展“文明户”、“文明婚育户”等评选活动,从村民身边寻找典型,大力宣传孝亲爱老的社会公德,努力培育“人人争做孝心使者、个个都是文明形象”的社会新风尚。在榜样的带动下,村里相信科学,崇尚文明的多了,搞封建迷信的少了;思想解放,掌握技能的多了,不思进取的少了;邻里和睦的多了,酗酒滋事,打架斗殴的少了,一个发展、文明、祥和、靓丽的新农村正在这里崛起。”
(责任编辑:吴肖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