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去年西藏1.2亿多农牧科技资金为农牧业"添翼助飞"

2013年02月20日 10:30   来源:西藏新闻网   晓勇

  近年来,我区将应用技术研究开发资金重点投向农牧科技工作,并积极争取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为调整优化农牧业结构,提高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提供了科技支撑。2012年,我区共落实农牧科技资金12744万元,安排项目122个,项目区覆盖人口14.29万人,带动项目区农牧民人均增收623元,平均每万元科技投入带动增收3985元。

  突出抓好良种选育和配套技术示范。依托国家支撑计划项目、自治区重大科技专项,加强育种手段创新,重点解决青稞、牧草、牦牛、藏香猪等在产业化发展中品种和高效种养殖关键技术瓶颈,加快建立我区特色动植物育种及丰产增效种养殖技术创新体系。青稞新品种(品系)及配套栽培技术示范面积达4.55万亩,增产幅度在18.5%—23.7%。继续实施优质牧草整村推进示范,初步形成了优质牧草种质资源繁育基地、宜草荒地种草示范基地、青贮技术示范基地等产学研用相结合的饲草产业科研及生产体系。

  着重推进基地、园区等示范转化载体建设。

  结合各地产业布局和特色优势资源,集中有限资源,推进具有区域特色和产业发展前景的农牧业成果转化基地和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围绕农作物种植、畜禽养殖、林下资源开发等形成了一批科研生产相关结合,示范推广相促进的各类基地、园区。各类科技示范基地、科技园区成为当地特色产业发展和农牧民增收致富的重要引擎。

  积极促进农牧业产业化开发。推行科技扶持、技术搭线、企业主导、农牧户参与的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引导企业参与农牧业产业化开发,通过科技富民强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星火计划等专项,扶持发展了马铃薯、天麻、绒山羊等区域特色产业。同时,切实加强技术服务和普及推广。广泛吸纳农牧民参与科技项目,并逐步培养成科技示范户、科技明白人,切实发挥科技特派员技术服务和组织带头作用,以农牧民科技特派员为核心,积极培育各类农牧民合作组织和农牧民科技特派员示范大户。

(责任编辑:石兰)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