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政府高价采购需破除亲属的槛

2013年02月27日 15:12   来源:中国网   丁洪峰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的一项研究显示,高达八成的政府采购商品价格高于市场平均价。一台普通台式电脑政府采购价高达9万多元,而市场价才2000多元,相差30多倍。(2月26日中国青年报)

  “只买贵的,不买对的!”这种现象出现在政府采购上一点都不稀奇。近年来,有些政府部门的“豪华采购”、“天价采购”层出不穷,如电脑采购买来的是苹果,一个U盘的价格足以让电脑都自惭形秽,而铁道部天价宣传片的招标信息到现在仍旧是一个机密。尽管2002年颁布的《政府采购法》规定,政府采购应当遵循公开透明的原则,但到现在这一原则的落实却不容乐观,申请信息公开往往会遭遇巨大的阻力。政府采购花了多少钱,都办了什么事,买了什么东西,纳税人并不总是很清楚的,至于到底是不是物有所值就更是一个问题了。

  政府部门高价采购何以难以解决?从不同的角度自然有不同的看法,而同日的另一条新闻或恰好给出了一个答案。同样是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3年《法治蓝皮书》报告称,超6成公职人员和公众认为应当将公职人员直系亲属从事营利性活动的情况向社会公示;过半公职人员和公众认为应责令公职人员亲属退出营利性活动。然而调查显示,多数公职人员反对将亲属违规经营所得上缴国库(2月26日新京报)。

  当公职人员的亲属从事盈利性活动时,其不容忽视的一个情况是,公职人员亲属很可能会依靠其特殊的地位和身份,获得稀缺资源,导致竞争不公、社会分配不公,比如在政府采购中分得一杯羹——当信息足够透明、监督完善到位的情况下,公职人员亲属经商、参与政府招标采购等,自然没有什么问题,但如果缺乏相应制度机制和措施的制约,信息不透明,就很可能形成一条隐形的利益输送链条,而这要比单纯的官商勾结、圈钱交易等更加隐蔽,同时影响更坏、副作用更大。最后所形成的政府采购怪相也就是我们日常所见到的“只买贵的,不买对的,明明两千元的电脑,可能要花上近10万。至于这虚高的钱款最后流向了哪里,则成了谜团。

  在公职人员亲属从事营利性活动相关问题上需尽快达成共识,而亲属是否退出盈利性活动、信息是否公开等不是问题的全部,而仅仅是一个方面而已。要化解政府采购中的问题,需破除以“亲属”门槛为代表的背后的利益链,通过制度框架下的信息公开、违规经营处置、责任追究等一些列的机制措施,清除围绕在政府采购周围的利益魅影、权钱交易、人情关系等,以监督和透明给纳税人一个交代,更为社会创造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环境与土壤,这才是最重要的。

(责任编辑:吴肖叶)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