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武汉"网购男"陷支付陷阱 3月两次被骗2.5万元

2013年03月13日 11:41   来源:武汉晚报   孙珺

  家住硚口古田四路古田帝园小区的武汉男子陈坚很悲催,3个月内,2.5万多元被网购陷阱洗劫一空。他月工资2500元,10个月工资被骗,至昨天仅追回2000元。

  去年10月19日,他接到一个自称支付宝客服的电话,对方称,一笔交易未成功,需要他提供一个银行账号返款。小陈按照对方的要求,在支付宝付款页面,先后输入了信用卡卡号、有效期、储蓄卡卡号以及交易验证码等多个重要信息。很快,他发现储蓄卡里的3000多元全被套走,信用卡被盗刷了近万元。

  去年12月15日,他在淘宝网一家网店购买了一个22.5元的暖宝宝。付款时,他进入支付宝页面,输入密码后却发现订单没有成功,但关联储蓄卡里的12503元全部没了。他追踪得知,钱已经被打到上海一家网络公司,都充了游戏卡。

  两次掉进陷阱,小陈均报了警。在警方的协助下,追回了2000元。

  事后,小陈感觉电脑中毒了,但究竟是怎么中的,却不知道。昨天,金山毒霸安全专家李铁军分析,第一次,很可能是某个曾经交易过的网店店主盯上了他,在知道小陈支付宝账号、手机号码等基本信息后,拨打了小陈的手机,冒充是支付宝客服人员,要求将验证码报给自己。与此同时,登录小陈的账户,将其支付宝账户以及网银账户洗劫一空。

  而第二次,小陈显然中了网购木马的毒。该木马潜藏于小陈的电脑中,一旦发生交易,就会劫持订单,套走钱财。

  李铁军提醒,网购时,一定要切记,卡号、有效期等重要信息,不能外泄,另外,切勿接收、双击对方发送的文件、图片等,更不要让对方远程控制你的电脑,实时开启杀毒软件进行保护,并及时升级。

(责任编辑:吴肖叶)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