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关注:晒民生账本 把“人”字写大

2013年03月13日 07:51   来源:河南日报   

  新华网河南频道3月13日讯河南日报报道:这是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留给很多人的一个印象:在对今年政府工作提出的建议中,民生问题篇幅最长、着墨最多;

  这是上月底一家大型新闻网站公布的调查结果:网友最关注的前10类社会热点中,社会保障、收入分配、住房保障等民生话题就占了6个;

  这是今年驻豫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交议案、提案的结果分析:在这些议案、提案中,涉及民生的话题占了半数左右……

  政府关怀,网友关心,代表、委员关注,今年的全国“两会”处处透露出这样的信息:保障和改善民生,既是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发展的根本途径;进一步提高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前景可期。

  财政“蛋糕”大半切给民生

  “‘入园难’、PM2.5、全面推开20种重大疾病保障试点……这几年一些民生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先后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里。”王刚代表说,“政府工作报告和老百姓之间的距离是越来越近了。”

  财政部提交给第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的《关于201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显示,2012年,全国财政收入117209.75亿元,支出125712.25亿元,在没有扩大中央财政支出预算规模的条件下,调整支出结构,重点增加了保障性安居工程、农业水利、节能环保等民生领域的投入。

  另外一组数据同样暖心:2012年,我省财政民生支出由2007年的1126.4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3611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由60.2%提高到72.1%。

  数据背后,是实实在在的“民生红利”。多位驻豫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别是来自教育、医疗行业的代表、委员们普遍表示,对政府执政理念从“GDP至上”到“民生优先”的转变,感受深刻。

  让民生的“大与小”、“实与虚”无障碍交会

  “民生连着老百姓的锅碗瓢盆,保障和改善民生不应该仅仅体现在数字上,更应该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网友“朝花夕拾79”的观点,得到诸多网友的认同。

  “经济发展、医疗改革、文化建设这些大事,都要落实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一句话,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做到‘大’和‘小’的统一,做到国家民生政策和百姓民生期盼的统一。”一些代表、委员同样建议。

  “两会”成了民生政策和民生期盼汇集交融的一个平台。施一公代表建议,中小学校在严重污染日停止户外体育课;张全收代表建议,加大农村养老投入;花亚伟委员建议,解决乡镇卫生院的负债问题……今年“两会”上,驻豫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提交的一份份议案、提案背后,凝聚着群众朴实具体的诉求。

  要让老百姓真正感受到改善民生带来的实惠,还要注重各项支出向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倾斜,不能一刀切。安康、熊维政等代表都向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建议,改善民生要看到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问题。

  一些代表、委员还提出,随着时代的发展,老百姓的民生诉求不仅仅停留在衣食住行的保障上,对公平、公正等方面的诉求也在逐步增大,因此民生问题务必要做好“实”与“虚”的统一。

  “城镇化时代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建议从注重公平公正公开、讲究公约精神、倡导公民意识这三个方面,实现对人的关注。”张泽群代表这样说。

  发挥民生与发展的“施予互换”作用

  解决民生问题,归根到底要依靠发展;而改善民生,又能创造出更多的需求,从而促进发展。

  吉炳伟代表认为,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没有发展什么事也办不成。经济实力增强了,政府财力雄厚了,才能更有力量去开展环境保护、保障改善民生等工作。

  发展是为了人民,同时也要看到,发展与民生之间并不是简单地施与受的关系,保障和改善民生对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同样具有积极意义。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达到4%。“4%只是一个新的起点,在这个基础上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多建学校、建好学校,会带来一系列好处。”李光宇代表认为。

  这一系列好处指的是:改善教育资源不足的现状,缓解“入学贵”、“入学难”的问题,这样才能让人民群众满意;提高国人的综合素质,为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扩大就业,让更多人拥有收入稳定的职业,从而提高消费水平等等。

(责任编辑:西西)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