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游城市群"抱团"冲刺中国"第四极"

2013年03月15日 10:3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刘双双

  题:长江中游城市群“抱团”冲刺中国“第四极”

  继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圈之后,位于中国“中流砥柱”位置的长江中游城市群欲“抱团”冲刺中国经济增长“第四极”。

  翻开中国地图,以湘鄂赣皖四省会城市为代表的长江中游城市群,覆盖区域近44万平方公里,包括40个城市,人口约1.6亿。四省版图上,如今已形成长株潭城市群、武汉城市圈、环鄱阳湖城市群和皖江城市带等核心城市群。

  为加速实现中部崛起,正在此间召开的两会上,四省高层齐齐“发声”,寻求国家“认定”与支持。

  湖南省省长徐守盛建议,把长江中游城市群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从顶层设计着手,全面推动湘鄂皖赣4省在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对接,促进中部地区更好更快发展。

  “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需要科学定位、合理分工、相互促进,尤其是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需要协调对接。”江西省省长鹿心社同样表示,希望由国家部委牵头建立推进机制协调沟通解决城市群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冲刺梦想,四省其实早已主动“作为”。

  2012年2月,湘鄂赣三省在武汉签订《加快构建长江中游城市集群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搭建中部城市群发展新平台。

  同年12月28日,在江西九江召开的“区域发展与改革座谈会”上,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就长江中游城市群构建作了一个风趣的比喻:围棋不仅讲究占“金角银边”,也注重在中间谋势布局,要做足“中”字这篇大文章。“居中”的安徽由此加入了长江中游城市集群。2013年2月,四省省会城市8位“掌门人”聚首武汉,签署《武汉共识》。

  “在世界经济重心转移的大环境下,中国经济也在寻求新的增长点,长江中游城市群风云正起,这里极有可能是中国经济的第四增长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勇的判断,吻合了四省的共同期待。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发改委主任胡衡华认为,城市之间抱团发展可以在更大的空间范围内配置生产要素,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地理位置相近的4座城市之间优势互补,互通有无,有利于形成产业集聚的效应。

  但现实的另一面是,中部各省产业结构趋同、发展阶段相似。原本就存在竞争关系的四省融合发展之路,也绝非坦途。

  在武汉市市长唐良智代表看来,目前,加快城市群发展的主要障碍在于:促进要素合理流动的制度环境和市场体系有待完善,产业联动不够,城市群内基础设施不完善、有效配套和衔接不够,公共服务对接不够紧密,资源共享程度还不够高等。

  湖北省常务副省长王晓东代表提出,四省可以从统筹规划城市群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产业合作、加快生态环保建设、加快推进市场一体化五大领域实现重点突破。

  “关键是要坚持引领产业、扩大合作效应。”长沙市市长张剑飞代表理性分析,四省会城市都有发展经济的责任,适度、良性的竞争有助于形成你追我赶的局面,但要避免同质化发展带来的恶性竞争。

  已经意识到“抱团”重要的四省,在今年两会上因此有了一个默契的动作:各自提交建议,请求“把长江中游城市群纳入国家战略”。

  会下,四省间基础设施一体化已率先突破。去年2月,湘赣鄂皖四省签订了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综合交通运输示范区建设合作意向书,对接各省交通规划,构建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立体交通网络。至2012年底,省际间“断头”公路已连通13条。

(责任编辑:吴肖叶)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