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用工荒”背后的待解难题

2013年03月22日 09:03   来源:海南日报   

  王 勇

  “用工荒”每年都会成为“季令性新闻”,人们从最初的关注、担忧慢慢变得麻木,认为等节日过完了返工潮来后,“用工荒”自然就会缓解。然而,海口服务行业“用工荒”却有常态化趋势,返工大潮填不满用工缺口的现象普遍存在。

  在我国人口红利出现拐点的大背景下,笔者认为用工荒应该引起各方足够的重视,因为它不仅是企业的事,也涉及到众多群众的利益,更与产业转型升级密切相关。

  笔者观察到,海南的用工荒不仅存在于旅游、餐饮、酒店、家政等服务行业,在农业和渔业等领域也很明显。眼下正是甘蔗的收获季节,砍蔗工非常紧俏,在很多地方,一天120元招不到砍蔗的人,这给种植户造成很大的困扰。如果加工钱,则种蔗利润大幅压缩,如果不用工人,则生产规模和效益提不高。香蕉种植也存在类似情况,蕉价低迷和人工成本居高不下,让很多香蕉地撂荒。在渔业生产方面,由于出海辛苦,很多船主招不到船工。

  分析“用工荒”的成因,有诸多方面:劳动密集型行业在社会财富分配的链条上,大多处于利润低薄的一环,从业者劳动报酬不高;新生代农民工在就业选择上与上一代农民工不同,他们不情愿做“普工”干累活,而更愿意选择体面、轻松的工作;新生代农民工注重维护自己的权益,对企业文化、职业发展和成长空间、归属感等方面有更高的要求,如此等等。

  缓解“用工荒”从表面上看要从提高工人的工资报酬、改善工作环境等方面着手,但如果要彻底解决,还须正视“用工荒”背后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其一,劳动保障及用工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民工荒”折射了“民工权利荒”,很多出现“用工荒”的企业存在管理水平低、劳动权益保障不力、工资低、劳动条件较差、劳动关系紧张、员工没有职业安全感和社会归属感等现象。

  其二,需实现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统筹发展的转变。在农民工向产业工人的身份转变过程中,其所必须的公共产品如农民工户籍、子女教育、廉租房、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等供给严重滞后。

  其三,需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没有产业升级,工人的工资待遇、公共产品、培训教育、素质提升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三个待解难题中,产业转型升级是重中之重,产业升级了其他两个问题解决起来就相对容易。而要做好产业升级,不外乎内涵和外延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将现有服务水平偏低、竞争力偏弱的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好、优、强的方向升级;第二种方式是淘汰落后产能,开辟新的、更具竞争力的产业领域。

  具体到海南的实际,那就是在旅游、餐饮、酒店等领域里提高服务质量,用更优质的服务让消费者愿意掏钱、快乐消费;在农业、渔业等领域,淘汰落后的生产模式,实施科技引领、新品种引进、新技术应用,打造精品农业、高效农业以及现代海洋经济。

  缓解“用工荒”是一个系统工程,但我们期待各地各部门能具体问题具体对待,在完善制度、提供公共产品、加强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等方面做好该做的工作,尽快让招工的企业不再犯难,让找工的人也能体面地劳动和更有尊严地生活。

(责任编辑:西西)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