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难看病贵”等公共服务不健全是困扰农村的老大难问题。从今年开始,安徽省将在实施新型城镇化的过程中,重点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每年在1500个左右中心村,推进乡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逐步解决困扰农民的上学就医就业等公共服务难题,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根据安徽省委省政府最新公布的关于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意见,安徽今后在农村建设中,将更加注重提升农村教育、医疗、养老等农民需求迫切的公共服务。
办好农村基础教育,逐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优化农村学校布局,到2016年完成乡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标准化建设,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的生活条件。针对农村地区学前教育的强烈需求,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提供普惠性、低收费的学前教育服务,“十二五”时期,实现县域内学前一年毛入园率达到85%。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逐步实现县域内各类学校教师配备、教学质量、办学条件、生活配套和评估标准基本一致。
完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以乡镇为单位,建立常住人口的电子健康档案,提供健康教育、预防接种、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等服务。每个乡镇至少办好1所标准化、规范化卫生院,每个中心村建成1所达到国家标准的村卫生室并至少有1名村医执业。提高新农合筹资水平和补偿待遇,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达到75%左右,最高支付限额达到当地农村居民年人均收入的8倍左右,最大限度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提升乡村社会保障服务,以居家养老为基础,2016年实现80%的乡镇养老机构服务延伸至中心村,农村五保对象、孤老优抚对象集中供养能力达到70%以上。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到2016年参保率分别达到90%和95%以上。建立乡村金融服务体系,在中心村布放自动存取款机或设立农村金融服务室,方便村民办理各类金融业务。
(责任编辑:王姣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