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清明小长假,全市各个祭扫场所迎来扫墓高峰。”市民政局殡葬事业管理处处长王光华介绍,以鲜花、烛火祭扫亲人的文明方式越来越受市民的欢迎。为方便市民祭祀海葬的亲人,倡导文明环保祭扫新风尚,民政部门连续三年组织海上共祭活动。
在刚刚结束的清明小长假,全市各个祭扫场所迎来扫墓高峰。全市祭扫人流量突破100万人次。与过去相比,市民在祭扫方式上发生了许多变化,原先只有少数人参与的集体共祭、海上共祭、生态葬等文明祭扫方式越来越受市民的欢迎。
清明三天假期,连续举办九年的“都市文明 集体共祭”活动在第一、第二殡仪馆如期举行。一朵洁白的菊花,一盏摇曳着烛光的杯子,舒缓低沉的月光曲,一篇感人至深的共祭词……在文明肃穆的氛围中,祭扫者寄托对逝者无限的怀念和哀思。“从2005年,集体共祭活动启动至今,参与人数逐年增加,已有10万人参与其中。”市民政局殡葬事业管理处处长王光华介绍,以鲜花、烛火祭扫亲人的文明方式越来越受市民的欢迎。
4月4日9时30分,渤海42号浮标附近海域,参加“都市文明海上集体共祭”活动的80余名家属将片片白菊花撒入大海,纪念长眠在渤海湾的亲人。“这是我们专门为那些选择海葬的逝者特意举办的祭奠活动。”王光华介绍,自1990年起,本市开始组织市民参加海葬活动,共举办骨灰撒海活动近200期,已有近万具骨灰撒入大海,相当于节省近万平方米墓葬用地。为方便市民祭祀海葬的亲人,倡导文明环保祭扫新风尚,民政部门连续三年组织海上共祭活动。
据透露,目前,民政部门正联合有关部门抓紧制定出台不保留骨灰的海葬、植树葬、生态环保葬免费政策,希望通过鼓励政策能有更多的人加入到绿色安葬的队列中来。(记者 任悦 李海燕)
(责任编辑: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