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同为贫困村为何境遇大不同?

2013年04月07日 07:44   来源:重庆日报   

  顶星村高山移民安置点,大约有100户人家住进了这里的“小别墅”,摆脱了靠天吃饭的日子。 通讯员 刘康 摄

白华村还有45户村民住在土墙房子中。 记者 邹密 周雨 胡笛 摄

  本报记者 邹密 胡笛 周雨

  近日,开县南部山区的镇安镇白华村村民徐大兵不得不去县城打工了,虽然他有些舍不得离开,但他说:“一家人要吃饭,两个娃要上学,种地一年挣这两三千块钱肯定不够。”

  与此同时,开县北部山区的满月乡顶星村,村民李道顺则开起了农家乐,“赚的钱不仅能养活家人,银行户头还有几万存款。”

  徐大兵和李道顺的境遇分别代表了生活在开县南北山区贫困村村民的不同生存状况。

  由于开县北部山区处于秦巴山脉的腹心地带,自然条件比南部山区更加恶劣,在几年前,这里的农民也普遍比南部山区的农民更加贫穷。为什么在李道顺一家发生巨大变化的同时,徐大兵依旧停留在贫困中?

  白华村:

  缺钱修路成阻隔 扶贫多年效果微

  徐大兵一家有5口人,只有3亩地,都种上了苞谷。和村里人比起来,他的家算离公路比较近的,只有一公里山路。每年,他家的苞谷要卖出去,只能自己挑到场镇或者等小贩进来收。“赶场要搭半个小时摩托车,光车费就有10来块钱。”徐大兵说,而靠小贩进村收购,因山高路远,原本一块钱一斤的收购价,就变成了九角五。

  去年,徐大兵拿出积蓄买进一窝猪崽,一家人起早贪黑,把猪儿养得膘肥体壮。可由于家门口没通路,他只能雇人抬猪到公路上搭车卖猪。

  “一头肥猪要4个壮汉抬,一个人的工钱每天七八十块,每人还要发包烟,又要管午饭。再扣除饲料等费用,卖一头猪,只能赚两百块左右。”徐大兵说,如果通了公路,他家的农产品也许会卖个好价钱,外出赶场也不用绕远路,甚至他自己也能开一农家乐。

  也是因为路,让几个到白华村考察的老板直摇头。“你们村本来就在山窝窝,没得路,通不了大货车,就算搞起产业,怎么运输,怎么销售,怎么吸引客人过来?”

  “道路不通,农产品运输全靠肩挑背磨,严重制约村里经济发展,到现在为止,我们村都没有任何支柱产业。”白华村支书龚福友很无奈。

  白华村在1998年就被确定为县级贫困村,为什么至今没有一条像样的路?龚福友坦言,主要是缺钱。

  1998年以来,白华村一共争取到40万元公路建设资金。而白华村地处崇山峻岭中,在峭壁上削出一条路,代价是平坝地区两三倍。“四社、九社、十社都不通公路,六社村民赶场要绕行10多里……”龚福友说,为数不多的钱修哪条路,似乎都合情合理。

  为让这些钱发挥最大效益,白华村同时发动村民每人集资约1500元并投工投劳,修起了3公里土路,完成了1公里公路硬化。即使是这样,白华村还有两条3公里左右的“断头路”还没有修,更谈不上硬化路面。“上级的支持很有限,不少村民为修路还欠着债,也很难再筹集资金。”龚福友很无奈。

  顶星村:

  基础设施得改善 产业发展底气足

  在从高山上搬下来前,李道顺的生活和徐大兵非常相似:一家人种点苞谷、红苕,辛苦不说,还要担心自然灾害导致农作物减产;每天走一个小时山路挑水,赶场要先从家步行两公里到公路上坐车。

  李道顺生活的转变开始于2008年。这一年,顶星村被确定为市级贫困村,享有“整村脱贫”扶持政策,每年有200万至300万元各种资金投入到村里。这些钱,大部分用在修路上。仅两三年光景,顶星村的“毛路”得到了硬化,并延伸到了90%的农户家门口。其他的钱,则主要用于人畜饮水工程建设。以前,顶星村只有1/3的农户可以用上自来水,其余农民只能爬山路挑水吃。2012年后,约95%的农民都吃上了自来水。

  2011年,顶星村成功摘掉了“贫困帽”,它有了基础设施做支撑,发展产业显得底气十足。

  2011到2012年,顶星村累计投入80万元,用于扶持厚朴等中药产业发展。如今,村里80%的农户家里都种植厚朴,总规模达2000亩。收入高的农户,一年要挣10万元左右,收入低的也有一两万元。

  去年,住在山上梁家湾的李道顺搬到了山下高山生态扶贫移民安置点,和他一起住进安置点“小别墅”的,还有大约100户人家。李道顺在“小别墅”里开起了小超市和“农家乐”,摆脱了靠天吃饭的日子。

  顶星村支书王行善说,今年,顶星村已将目光瞄准了越来越红火的乡村旅游,村里正打造从移民安置点到村主公路沿线绵延约4公里的“葵花海”景观。为了激励村民种葵花,村里规定,每改种一亩葵花,补贴农户330元。

  “预计今年6月,花海即可成型,那时,到‘农家乐’来耍的人肯定少不了。”李道顺说。

  适时调整扶贫策 南部山区是重点

  记者在顶星村高山生态扶贫移民安置点里看到:中心小学、餐馆、超市、幼儿园配套齐全,村民几乎家家户户有产业,有30户已搞起了“农家乐”。去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达5600元,在三年间翻了一番。

  而反观白华村,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只有2000多元,近几年来几乎没有大的增长。同时,村里也没有通自来水,一半村民门前不通路,还有45户村民住在土墙房内。

  开县扶贫办主任李继安介绍说,一直以来,北部山区是开县贫困最为集中的区域,因此也是开县连片扶贫开发的重点。近年来,随着扶贫资金的集中投入,北部山区的基础设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支柱产业已初见成效,或者将在三五年内见大的成效,已具备了可持续发展能力。而之前相对较好的南部山区的贫困村,特别是投入较少的县级贫困村,绝大多数都没有支柱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弱,这些地方将是今后扶贫工作的重点。

(责任编辑:西西)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