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长春、邯郸本月起拉开天然气价格上调大幕后,天津随即跟进,9日召开天然气价格上涨听证会,拟上调9.1%。
此前,国家发改委表示“4月起天然气价格将大幅上涨”消息不实。辟谣话音未落,地方“涨价风”便已劲吹,多地出现“抢气潮”。
资源价改的“小变动”,给人们带来的却是“大触动”。资源性产品兼具公共产品和商品的双重属性,面对改革中的“硬骨头”,如何理顺定价机制,在保民生与市场化之间寻求改革的平衡点,体现科学、公平、稳妥,成为关键。
“上调风”劲吹
多地天然气调价
“抢气潮”频现
目前,成品油定价新机制已经出台,天然气价格改革有望成为我国资源性产品价改的下一个重点。
每立方米价格将由2.2元涨至2.4元,上调幅度9.1%——天津9日举行的听证会公布了待批的天然气价格上调方案。
从4月1日起,吉林长春将民用天然气价格从每立方米2元调整到2.8元,涨幅达40%,民用混合燃气(人工煤气)由每立方米1.5元调整到2元;河北邯郸居民生活用天然气价格也“悄悄”涨价,每立方米上调0.2元。而无锡民用管道天然气价格上涨13.6%,并首次实行阶梯式气价;苏州和南通的民用管道天然气价格也分别拟涨12.7%、15%。
部分地方天然气涨价前数天,一则“4月天然气价格将大幅上调”消息便开始传播,多地出现市民排队集中购气,甚至有人一次性抢购3000立方米,几乎可以用十年。
面对百姓“抢气潮”,国家发改委和多地燃气公司对传闻进行了“辟谣”,但在一些地方反成“精准预言”。一边是权威部门的“辟谣”,一边是多个城市涨价,这令不少消费者感到担忧。
上海市民胡朔梅表示,和用电不同,居民用天然气基本用于满足基本生活要求,很少存在浪费。如果气价大幅上调,对调节供需产生的作用微弱,却会加重百姓生活负担。
山东潍坊市民夏欣月说,家里每年用200立方米天然气,大约花500块钱。如果适当涨一点可以接受,但要是一下子涨太多,老百姓负担就重了。
专家指出,“抢气”风波再次警示,公众对于能源价格焦虑情绪在上升,“改革简单等同涨价”的模式不该成为方向。
涨价理由
成本上升
资源稀缺 亏损不断
早在2010年6月国内陆上天然气出厂价上调后,多地便酝酿上调民用气价。但国家发改委要求各级物价部门降低偏高的收费标准和不合理的价格,气价大范围调整的压力被消解。
但2012年冬季我国多地出现供气紧张,天然气价格调整再度被提出。供气亏损成为石油企业、燃气公司“理直气壮”要求涨价的理由。
“在本市天然气销售价格中,购气成本占70%以上,上游天然气价格的上涨直接推动燃气经营企业成本上升。现行居民用管道天然气销售价格是2006年制定的,本市的天然气资源主要靠外埠调入,资源稀缺且需求量大。”此外,还有一个理由就是,和别的能源相比天然气价格太便宜。“与其他可替代能源价格相比,居民天然气价格仅相当于等值液化气价格的53%、电力价格的55%至76%。”天津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如是解释调价。
中石油的天然气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67%,中石油高管曾多次表示国内天然气价格偏低导致进口气业务严重亏损。年报数据显示,2012年中石油销售进口天然气及LNG(液化天然气)亏损419亿元。“国际的气价贵,如果不涨价,谁还会进口天然气?不进口就可能出现气荒。”在天津的听证会上,这一条也作为涨价的重要理由被列出。
(责任编辑:袁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