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视野选才 多岗交流育才 徐汇培养选拔年轻干部

2013年04月12日 09:33   来源:解放日报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80后”的高级工程师汤庆合,多了个身份——徐汇区环保局局长助理。在日前举行的挂职启动仪式后,汤庆合和其他30名来自高校、市级单位的干部,就分赴徐汇区卫生局、财政局、规土局、建交委等部门以及街道办事处,挂职锻炼半年至一年。他们绝大部分是“75后”。

  依托高校、市级单位的人才资源,完善干部结构,培养选拔年轻干部,是徐汇区坚持的做法。去年,全区提拔处级干部80名,其中45岁以下44名、40岁以下22名,不少人来自非区属单位。区规土局局长关也彤来自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2002年挂职任区规划局局长助理结束后,留在了区里。来自高校的施方,在康健街道挂职任办事处副主任后也选择留下,先后到区发改委、金融服务办工作,现又回到康健街道任办事处主任。不少年轻干部说,挂职让自己发挥作用的天地更广。

  年轻干部脱颖而出的背后,是一套创新性的选拔链条和一个庞大的“蓄水池”。徐汇区以区域党建促进会为平台,将区域内大校、大所、大院、大厂纳入选人视野,拓宽干部队伍源头。除了挂职交流,还推出处级领导岗位和企业领导岗位,在全市范围内竞争性选拔;推出区管企业领导岗位,在全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范围内竞争性选拔。去年,全区63家处级单位党组织共推荐45岁以下副处级后备干部人选258名,平均年龄37.7岁。

  选拔培养年轻干部非一朝一夕之功。现在的年轻干部多出自高校门、成长在机关,缺少基层经验,缺乏在艰苦复杂环境的历练。徐汇区委不断给年轻人提供锻炼成长的“舞台”。袁罡今年任区委办主任前,做过团区委书记、街道办事处主任、社区党工委书记。“每到一个全然不同的工作环境,都觉得担子很重,尤其在务实、复杂的街道工作,差别就更大,”袁罡说,“沉下心去向老同志学习做事方法,向接触的每个对象汲取人生经历,学会与团队相处融洽,慢慢地处理事情就能驾轻就熟。”

  “用人如用器,用其所长。”徐汇区注重岗位经历的交叉互补,将党务与行政、社区基层与委办局以及大口单位“混编”,规划成才路径。世博会前担任凌云街道办事处主任的刘东昌,先转岗至区委党校任副校长,现又改任区建交委主任。回到街道任职的施方说,在区金融办主任的岗位上还比较适应,当街道办事处主任就要从头学起,不过“不擅长的岗位,更加是对自己的锻炼”。

  年轻干部的成长,给徐汇区带来丰厚“收益”:他们的新知识、新理念,激活了整个干部队伍的创新能力;他们自身的专业特长和研究团队,为城区发展带来新能量;他们的岗位流动,更成为资源共享的桥梁。此次参加挂职的邵甬是同济大学教授。过去,她以专家身份研究衡山路—复兴路区域老洋房保护;现在挂职区规土局,人们对徐汇区老洋房保护有了更多期待。

  为让年轻干部有更多成长空间,去年徐汇区在编制职数允许范围内,通过公开竞争让5位同志晋升副调研员。同时探索在一些领域“先进门,加凳子”,“破除论资排辈、平衡照顾、求全责备的思想障碍,不拘一格选人才,敢为事业用人才”。徐汇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徐寅之认为,这些做法有利于搭建一支有老有新、年龄结构合理的干部队伍。

(责任编辑:西西)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