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2013年04月15日 00:00   来源:南方日报   吴春燕 叶能军

  近日,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研制出全世界最细、高达700英支的纱线。因而溢达所实现的技术突破被广东省科技厅专家认定已达国际领先水平。

  广东溢达所在的佛山市高明区,是一座靠传统制造业兴起的城市,过去30年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当人口与资源“要素红利”越来越式微,靠低成本劳动力和高能耗为代价的粗放式增长难以为继,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高明区加速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以协同创新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企业担当科技创新主体

  当记者要求溢达总经理吴百周总结溢达的核心竞争力时,吴百周毫不犹豫地说出四个字:“技术创新!”溢达中国区成衣制造总监黄坤宇表示:“只有不断地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品,才能保证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不只溢达,高明区不少企业都在用科技改变生产,推出科技含量高的新产品以争夺市场。海天酱油倾力打造全自动酱油生产线,实现了“机械手”代替“人手”,每小时最高可包装4.8万瓶,使海天人均年产酱油超过300吨,超过日本等发达国家水平。广东宏盈科技有限公司研制出缓释型西罗莫司滴眼液,可提高葡萄膜炎患者的康复率和角膜移植患者的手术成功率,被列入2012年度广东省重大科技专项计划。

  “高明是一个后发地区,不论是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还是从高明实际出发,靠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是高明必须坚定走的路。”高明区区委书记谭伟平说,“只有依靠科技创新,努力推动传统产业高新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才能打造我们的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高明的区域价值。”

  政府搭建产学研创新舞台

  完成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的转变,对一座常住人口仅有42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创新资源并不丰富的县域而言,是不可能只凭借自己的力量来完成的。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是高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升区域价值优势和竞争力最重要的支撑点。

  广东炜林纳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先只是一家注册资本100万元的小企业,后来与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院广州化学研究所等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建立广东省院士专家企业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还承担国家“十五”“十一五”“十二五”“863计划”新材料领域课题,成长为一家年销售额超过3亿元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据高明区区长黄棋泰介绍,高明区、镇两级政府先后与全国10多家科研院校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组建了中科院(高明)新材料专业中心、高明轧制国家工程中心、高分子材料分析检测中心等五大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建成了45个企业科技创新平台,仅2012年就新增了11个企业科技创新平台,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协同创新联盟照亮升级路

  高明区副区长、经济促进局局长刘志刚说,根据中小企业互成产业链集聚的特点,高明近年力推多元化协同创新联盟——关联行业多个企业和多个科研院所围绕产业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开展战略合作,加快转型升级。

  2012年7月,由中山大学等国内9家科研院所和25家高明骨干塑料企业、10多家企业服务中介抱团组建的技术创新联盟——高明塑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被广东省科技厅列入广东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计划。

  2012年12月,高明成立由首批60家成员企业和12家科研机构、企业服务中介组成的高明家居产业联盟。相对于由单个行业组成的塑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家居产业联盟由建筑陶瓷、家具制造等十个关联行业组成,形成贯穿行业内部和跨关联行业的技术创新格局。

  高明区区长黄棋泰说,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主导、产学研相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已成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根本目标,而协同创新联盟则是区域创新体系关键载体。

(责任编辑:王姣雁)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