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城市化尴尬前行 房价和城中村改造受关注

2013年04月17日 16:13   来源:云南网   手记

  上周,零点公司发布的“市长民意”调查显示,昆明市长支持率仅为42%,在参与调查的30座省会城市中居26名。专家分析,导致支持率较低的三大原因是道路改造、城中村改造及房价上涨。

  从4月13日至4月16日,本报就这三个方面采访了普通市民、网友、大学生、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不同领域的专家等,大家分别就此提出了问题和建议。昨日,记者将这些问题和建议整理后,提交到了市政府,并与昆明市市长李文荣取得联系。市政府办公厅相关工作人员联系本报记者并告知,李文荣市长已经获悉此事,并对此十分关注。

  无论是道路改造、城中村改造,还是房价上涨,背后都承载了昆明越来越快的城市化进程。三天的时间里,我们共采访了100余人,他们在指出问题的同时,也积极建言献策。

  道路改造

  本报热线64111111不断接到市民建议

  道路改造让城市旧貌换新颜,却也带来了一轮又一轮的城市“阵痛”。兴许是道路改造关乎到每个人能否正常出行,而刚刚过去的22条景观大道改造余波尚未平息,新一轮的迎南博会进行的道路改造又轰轰烈烈启动了,这一话题瞬间挑起市民神经。

  14日,本报在回顾近年来昆明道路改造历程及其带来的快速发展变化的同时,着重收集整理了不同阶层的人们对于这件事的看法、诉求,他们如何评价政府在这方面工作的优与缺,以及对于今后昆明道路改造所持有的期望和建议,期待能形成一个良好的互动平台。

  就道路改造提问题的同时,大家也给出了不少中肯的建议。就在昨日,本报热线64111111还不断接到市民关于这个话题的看法的来电。

  怕灰怕乱怕堵车 希望少翻来覆去折腾

  关于道路改造,市民最关心的还是堵车。采访中,几乎每个人都提到了这个“头疼”的问题。此外,挤、乱、灰也是关注度较高的问题。市民杨先生便表示,除了堵车,走在路上得佩戴口罩,到处一片灰蒙蒙的,空气质量也严重下降。

  而网友“左丘失明”则说,也许改造的动机是好的,最终的结果也可能是好的,但是,在改造前需要告知市民,并进行讨论,不然,改造过程中一定不会被认可。

  也有市民对昆明道路“动不动就挖”表示担忧,认为这其中翻来覆去的折腾会造成大量的资金浪费。

  注重设计规划 信息公开透明

  其实,多年来,昆明道路改造给这座城市带来的益处是显而易见的,只是,一次又一次的道路动工背后,频发的堵车、灰尘、安全等问题,也给市民带来了一次又一次的“阵痛”。

  尽管如此,问题面前,无论有再多的抱怨和不满,解决问题依然是摆在面前的第一要务。热心的市民、网友,以及专家也通过本报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不同的人,不同的诉求,不同的建议,或许,不一定一针见血,但有的,却是一份共同的期许和追求。

  在云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万凯看来,道路改造不要一刀切,应有选择性地美化。省人大代表和红梅认为,反复整治建设,对整个规划很不好。

  另外,大学生小胡表示,昆明道路改造最大的问题就是信息不公开。网友“左丘失明”建议,政府应该做到项目公开透明,多听取不同利益阶层的意见,只有满足不同市民的诉求,决策的执行才会有力。相反,如果将事情藏着掖着,政府公信力就会下降。

  城中村改造

  虽有抱怨和不满 更多的是理性的建言

  城中村的改造,是为了让昆明这座城市的日臻完美,但是,改造过程中也给在这座城市生活的人带来一些困扰。15日,本报回顾了2008年起昆明城中村改造历程及其带来的快速发展,同时更着重收集了不同阶层的市民对其的看法和建议,记者在那些困扰的背后,听到了抱怨、不满,但庆幸的是,我们更多听到的是诚挚的分析与理性的建言。

  我们的采访人群,涵盖外来务工人员、城中村居民、普通市民、学者、网友、大学教授、专家等多个阶层,他们在说出问题的同时,也给出了不少理性的建言。

  房价加速上涨 年轻人望而却步

  关于城中村改造,最牵动人心的就是房价上涨,对于被迫从城中村搬出的住户,小区房的高房租是城中村改造给他们带来的梦魇,有的人不得不搬到住到远离城中心的地方,以此带来的是换工作、给孩子转学等。另一方面,随着城中村改造面积扩大,房源变少,房租就开始上涨,让不少年轻人望而却步。

  因城中村改造引起的各方矛盾也是大家关注的一个问题,开发商与村民沟通不到位引发的矛盾一直不断,而拆迁补偿不到位引发了一系列社会矛盾,“这样的矛盾对于城市稳定是十分不益的。”云南民族大学乔教授如是说。

  对于城中村改造中带来的尘土、施工垃圾问题,环卫部门工作人员王先生说,很多市政工程工期短、时间紧,对于环境卫生不是特别注重,于是漫天飞沙走石成了市民对于施工周围环境的评价,“春天出门都得戴个口罩,这不有病吗?”

  此外,学者“风之末端”对于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对历史文化损害严重的问题较为担忧,其以武城路和东寺街为例,这些地方的建筑都反映了浓厚的昆明市井文化,但在改造过程中都是拆了重建。

  避免一刀切 保留住昆明特色

  “可以改造城中村,但必须合理改造,保留外来务工者和大学生较多的城中村,给他们在这座城市留下拼搏的空间。”这是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执行院长万凯对于城中村改造的建议。无独有偶,网友“左丘失明”也表示,城中村可以改造,但不是被消灭。

  对于改造中的层层矛盾,云南民族大学乔教授表示,政府应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注重角色定位,调查、沟通,参与到具体拆迁细节当中来。

  学者周康梁与学者“风之末端”则建议,城市建设是体现出城市的特色与吸引力,在改造城中村时要对一座城中村的文化历史进行了解,要保留住昆明特色。

  房价上涨

  感叹房价上涨快 市民分析原因并支招

  “中国的高房价正在毁灭年轻人的想象力。”外媒曾这样评价中国的房价。的确,从1981年房价每平米359元到2013年的均价8200元,近23倍的涨幅,让本来应该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年轻人,开始疲于还贷。

  有部分人开始考虑逃离昆明,“在昆明买一套房,不如去丽江、大理买别墅”……持这样观点的人也不在少数。

  很多市民在感叹房价高的时候,也纷纷提出了自己认为高房价形成的原因,并提出抑制高房价、留住年轻人的方式。

  经济结构单一 城市发展只有靠卖地

  在供职于某房产网媒体人马先生看来,政府调控、投资客以及人们对购房的预期,是房价上涨的主要原因。马先生介绍,房产泡沫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因为政府的土地价太高,政府从地价开始,就拿了很大一笔收入,购房的各种税加在一起,一套房卖出后,政府几乎赚了六成,开发商只能拿四成。

  房地产服务机构事必达董事长李力将近6年昆明房子疯狂涨价的最主要原因归结为土地财政。李力介绍,经济危机后,昆明政府的税收减少,城市发展的资金大部分依靠卖地,这样无形之中提升了地价,而2008年开始政府投入大笔资金进行城中村改造,致使地价进一步上涨,房价自然上涨。

  昆明理工大学房地产经营管理研究室主任邓晓盈则介绍,昆明的经济结构单一,这几年做建设需要大笔资金,城市发展只有靠卖地资金才能支撑,城市这几年建好了,但是代价却是房价翻了几倍。

  留住年轻人 公租房或是最好的选择

  如何抑制房价,如何让愿意在这座城市奋斗的年轻人老有所依,已经成为了一个全民讨论的问题。在很多专家看来,大力修建公租房或许是当前最好的选择。

  “政府要做的是扩大公租房建设面积,并改变公租房的使用模式。”邓晓盈说,政府应该对这座城市中低层收入者做个调查,根据他们的需求进行公租房建设,以前公租房只能租,以后可以实行租住几年之后,可以购买,这样很多年轻人有了盼头,便会选择留下。

  而对于国家调控政策,专家认为,出台的政策控制了一部分炒房的人,但也让很多真正要买房的人受到牵连,并希望政府在扩建公租房的同时,将商品房交给市场调节。

  记者手记

  市民不是不想说 而是需要一个敞开心扉的平台

  此前有人这样评价昆明市民:性格温吞的他们,很少会参与到公共事务中来,对涉及到自身的公共事务,多是平淡对待。而这几天“市长民意”系列报道,我却看到了他们关心公共事务,参与寻找问题提出建议的一面。

  4月13日,“昆明市长支持率42%,在全国30个城市中排名倒数第五”的报道中,专家分析,道路改造、城中村改造、房价上涨是支持率较低的三大原因。而昆明网友纷纷开始在网上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此后的三天内,我们采访的市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专家有百余名,采访的每一个人,都竭力地去表达自己认为这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其实,性格温吞的昆明市民并不是不想表达,而是缺乏一个可以让他们敞开心扉说话的平台,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将这些最底层市民的心声传递给市政府,让市民与政府形成良性的互动。(云信 刘相妙 成长群 杨文媛)

(责任编辑:袁霓)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