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多家医院纷设"外挂药房" 规避回扣谋求更多利润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上海多家医院纷设"外挂药房" 规避回扣谋求更多利润

2013年04月18日 08:50   来源:青年报   叶松丽

  》记者调查

  医院开社会药房的三大“奥妙”

  变相获得政府补贴药品利润增加

  3月19日下午,一名患者拿着同济医院的处方,来同谊药房买莉芙敏片。这盒30片装的药,该药房售价319.9元。患者嫌贵,售药员说,其他药房不一定有这药,而且即使有,价格肯定比他们同谊药房贵。

  事实真的如此吗?记者来到新村路241号的华氏大药房,向售药员咨询药价。售药员看了记者开列的药名,说除了一种以外,其他药品都有,但是没有现货,只能订购。

  该售药员对比记者开列药品的价格,问:“这是哪家药房开出的价格?怎么都比我们少一毛钱?太神了!”

  上海某家药房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药店里的药品跟同谊大药房的药品一样,都是市相关部门统一招标目录里面的,都从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进货,作为社会药房,他们可以在进价的基础上加成1.25,也就是说,可以将价格上浮25%销售。

  这位不愿意透露身份的药房负责人说,同济医院开设社会药房,可以让部分药品多赚10%加价。因为政府对医院是有补贴的,医院要让利给患者。“比如说10元1盒的药,他们放在医院内部的药房里卖,最多卖11.5元,放到他们门口的同谊药房,可以卖12.5元。这个价钱就跟我们的价钱一样。但是,他们减1毛钱,看上去就比我们低了。”

  同谊大药房的负责人张龙昌告诉本报记者:“我们的药价肯定要比外面药房的便宜,我们是医院的药房,为患者提供方便,向患者让利,这个是我们应尽的职责。”

  高价药去药房买降低“药占比”

  记者从某医院内部人士那里了解到,医生让患者到门外买药,除了获取药品本身的利益外,也是被一个叫“药占比(药比)”的名词逼迫的。

  “我们用药是有一定比例的,每个月不能超过定额。比如说,我们这几个科室的药比为45%左右,超过了,我们医生的奖金和其他考核就受到影响。”该人士解释说。

  该人士举例说:“某医生这个月给病人看病,总共为医院创收10万元,那么药品的费用必须控制在4.5元左右。医院的药比是直接跟医保份额挂钩的。医保中心也给我们医院规定了一个药比,超过药比的部分,医保不给钱,医院就得自己消化。”

  “有些病,你不用药是不行的。有些药价格又很高,比如说你讲的那个珂立苏,不用还不行,用了吧,就把这个药比抬上去了。所以,在控制药比的时候,我们也很为难。我们医院想了个办法,就是让医生把一些高价药不开进医院的系统里,让患者拿处方到门外药房去买。”

  “医保范围内的药是不是也会让患者到外面去买?”记者问。该人士回答说,这个医生自己把握。如果这个月他的药比控制得可以,那么医生会适当照顾一些患者的,让他从医保里走。“如果药比到了临界点,那医生只好想办法,要么增加患者检查项目,拉低药比,要么就把一些医保内有的高价药让患者出去买。”医生通过电脑系统,可以随时看到自己的药比控制量。

  记者问:“医保内有的药,患者同意去外面买吗?”该人士告诉记者:“我们一般会告诉患者,这个药我们医院暂时没有,要么你等一段时间,要么你到外面去买。患者敢等吗?而且患者普遍认为外面药房的药比医院的便宜,再说,哪些药是医保内的,哪些药是医保外的,哪些药医院有,哪些药医院没有,这信息不是公开的,我们不说患者不会知道。”

  规避医生拿药品回扣的风险

  某药房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社会上一般的认识是,医生开处方能够从药房拿到回扣。在药品没有统一招标的时候,医生和医院都有很大的自主权,特别是一些新特药,医生处方回扣的确可观。但实行统一招标后,他们用药都在目录控制范围内。

  该负责人坦言,药房也给医生回扣,但现在“点”很低。“药价高的,我们给医生一到三个点。有些药没什么利润,我们一般给零点几个点。”

  其实医生的药品回扣主要还是来自药厂的“医药代表”。一位长期从事医药推广的熊先生告诉记者,他们在各医院各药房都有专人跟踪服务。“招标目录里面的药品有将近4000种,人家为什么要用我们的药?所以我们就要公关,从医院到医生到药房,我们要为每一个环节‘上药’。”

  怎样考查医生的“业绩”呢?熊先生说,我们就看药房里的处方。“实际上,让医院门口这些与医院有联系的药房作为我们进入医院、接近医生的平台,是非常稳当的。我们通过这个平台给医生药品回扣,可以让医生规避很多制度上的风险。”

  》相关说法

  正在调研医院开“外挂药房”政策

  管理部门:

  没有政策不允许医院开社会药房

  记者以普通市民身份致电上海市卫生局医政科,了解医院让患者到院外买药的情况。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医院让患者拿处方到外面去买药,这是允许的,特别是一些自费药品。如果他们能够买到比医院里价钱更便宜的药,对他们患者来说,也是有利的。

  至于医院开社会药房,或者与社会药房合作的相关政策,工作人员表示不了解,让记者拨打咨询投诉电话。该公共咨询电话的工作人员查询后回复记者:“目前还没有具体政策说医院不能经营社会药房。有关部门正在调研出台相关政策。”

  专家说法:

  目前的医保制度是比较合适的

  “药占比”的初衷是为了保护患者的利益,控制“大处方”,但是,医院为了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却屡屡做出损害患者利益的“对策”,可谓按下葫芦浮起瓢。医保制度怎样才能让患者真正受惠?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梁鸿教授告诉记者,目前的医保制度虽然存在一些待完善的地方,“但是就目前来看,我们对比了很多方案之后,觉得现行的做法还是比较好的。”

  》延伸问题

  “药占比”不能超“大检查”来摊薄

  记者了解到,医院的收入大致分为药品收入、一次性材料、检查费用、基本消耗。药品收入为医院总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为了避免医生过度开药,卫生行政管理部门规定了一定的“药占比”,目的是保护患者的利益。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卫生系统资深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医院的医保份额总量和药占比,都有额定控制。在药占比上,医保也有定额,超过了,医保也不给钱。这个在行业内叫“双控”。该人士说:“有些医院把药比定得很低,内科不到40%。那60%从哪里来?就从体检和辅助治疗上来。”

  记者调查了解到,在“药比”的驱使下,医生让患者过度检查,已经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

  日前,有一名方女士在单位体检时发现肺部阴影,到位于杨浦区的肺科医院去进一步检查。花了7000多元,诊断书上还是没有一句确切的话。

  “1月6日,我到肺科医院门诊,医生两分钟就把我打发了。”记者从方女士的病历上看到,当天医生给她开了结核抗体、红细胞沉降率测定、C-反应蛋白测定等6项生物检测,还做了CT等检查。1月14日到17日,医生又给方女士做了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该项检查是自费的。然而所有指标依然是阴性。医生建议方女士住院,做穿刺检查。

  1月28日,方女士听从医生的话,住了院。“入院的常规检查,一项不少地进行了。穿刺也做了三次,每次都没有查到癌细胞。”方女士说,她在医院呆了5天,住在肿瘤患者病房里,简直要崩溃了,“我强烈要求出院。”

  医生见实在留不住方女士了,就让她在“自己放弃检查”的保证书上签字。出院小结结账时,总共花了7000多元。但是医生给了她三个问号:“肺炎?肺结核?肺癌?”没有一个被确诊。

(责任编辑:秦宇雯)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