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将为徽派古建筑制"身份证" 就地保护为主

2013年04月18日 09:58   来源:中国广播网   梁明星 吴喆华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因成龙计划捐赠所收藏的4栋徽派古建筑给新加波一所高校,徽派古建筑的保护现状引起舆论关注。尽管政府已经出台了许多措施,但有专家指出,“有些古老的村庄里甚至没有一栋完整的古建筑”。

  据了解,为防止徽派古民居流失,安徽省目前正大力推动有关市县对徽派建筑实施普查建档,今年年底前,黄山、宣城等地的徽派古建筑都将拥有特制的“身份证”。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感慨,或许就寄托于古徽州的粉墙黛瓦之中。徽派古建筑凭着独特的风格享誉中外,然而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主任卞利教授指出,成龙捐赠事件提醒我们,徽派古民居流失的问题不容忽视。

  卞利:事实上,我们每天都还在发生着,一方面商人来购买;一方面古民居维修起来代价太大,一般的老百姓难以承受,他们也希望制造一些更好跟现代化的建筑。毕竟古民居体量比较大,这几年因为自然和人为的原因,这些古民居消失了不少。

  徽州古民居主要分布在原来古徽州的“一府六县”,现在来说就是黄山市的歙县、黟县、祁门、休宁和宣城市的绩溪以及江西省的婺源,其中“皖南古村落”黟县西递、宏村两处古民居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与专家的观点不同,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总工兼城市规划处处长高冰松介绍说,尽管近些年有一定的流失,但徽州古民居在安徽境内的遗存情况相对较好。

  高冰松:从国内角度上说,徽州古民居量比较大,布局相对集中,现代的破坏相对比较少,而且跟周边自然环境的融合也比较好。

  据介绍,安徽省历来重视对对徽派古建筑的保护工作,保护的范围不仅包括已经列入文物的徽派古建筑,还涵盖了没有列入文物级别的古建筑的保护。2012年,安徽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加强徽派建筑特色保护与传承工作的意见》,预计今年年底前,黄山、宣城等地的徽派古建筑都将拥有特制的“身份证”。

  高冰松:首先是要普查建档。安徽省境内部分,在第三次文物普查的基础上够不上文物的,但它是传统的徽派古建筑,我们开始认定,开始建档,包括文字、图片及录像等。

  意见中规定对于古建筑的保护将坚持按照“原方法、工艺、材料、形式”的要求分批修缮和保护,文物、公安、海关等部门将密切配合打击走私违法行为。高冰松特别指出,对于徽派古建筑还是应该以就地保护为主。

  高冰松:现在文物保护中可能有一种做法,在原来的地方因为种种原因,如大兴基础建设,走到文物的地方就把文物迁走,叫异地保护,但我们在文件中特别提出来,对于徽派古建筑,还是应该以就地保护为主。

  资金缺乏一直是徽派古保护的掣肘,一方面古民居及其构件具有一定市场价值,另一方面老百姓修缮代价昂贵。据了解,安徽省财政每年2000万对徽派建筑给予投入。高冰松表示,无法回避的是,对徽派古建筑的保护方面,每年2000万的投入显然杯水车薪,尤其在没有工业支持的皖南部分县区,有限的财政收入无法支撑古建筑保护的巨额维护费用,如何引进社会资本投入成为难题。高冰松表示,正在积极和有关部门商榷,争取尽快解决这个问题。

(责任编辑:石兰)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