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市灰古镇农民组成"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

2013年04月18日 09:57   来源:安徽日报   何雪峰

  4月16日下午,记者到宿州市埇桥区灰古镇付湖村口时,看见机耕路因天旱现出了裂缝。 “2011年宿州曾发生过秋冬连旱,但那在出苗期,对小麦影响并不大。现在已20多天没下雨,一直伴随小麦的拔节孕穗期。”埇桥区现代农业办公室一位负责人介绍。

  走进付湖村的万亩连片麦田,踩踩湿润松软的土,摸摸又青又壮的苗,记者悬着的心放了下来。循着柴油机的隆隆响声,记者看到一排排自动节水喷灌设施,正有节奏地喷射水雾。

  “现在的抗旱可高级了。 ”负责照看设施的农民钱军笑着说,他们村之所以用上先进的抗旱设施,归功于镇里组建了“淮河种业粮食产业联合体”。联合体由众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组成,带动农户连片种植、集约经营,并通过整合资源和惠农资金,实现农机农艺的升级换代。在万亩粮田里,机井房有30多个,田间地头每隔10米就有一个分水口,节水喷灌设备达到上千台套,一周之内可将所有地块浇灌一遍。

  令人吃惊的是,万亩连片麦田总共只有十多位老人和妇女负责抗旱,村里的年轻壮汉只管安心在外务工。 “过去遇到旱情,农民一家一户扯着皮管子在地里浇水,全家忙活一天只能浇2亩地,并且流量过大还易冲断小麦。现在联合体把抗旱的事集中交给一部分人,并采用新式喷灌设备,省时省力省水。 ”钱军说。

  “用柴油机作灌溉动力成本太高,联合体正推广电力浇灌。”联合体负责人李清武告诉记者,使用柴油机浇灌每亩地成本为六七十元,而电力浇灌每亩成本仅20多元,“配电室内只有一个值班人员,电钮一按,30多个机井房同时工作,省时又省劲。 ”与万亩连片麦田仅一路之隔,一些分散种植的地块苗情堪忧,小麦叶子像被烫过似的,发软发黄。 “如再不及时浇灌,可能会形成瘪粒。”一位农技人员说。然而,当记者采访分散种植户时,听到的多是这样的回答:苗都长出来了,应该旱不死;抗旱成本高,就盼老天爷下场雨……为破除这些思想误区,埇桥区农技人员近期纷纷进村入户,发动和指导农民抗旱。一些农民在农技人员的带领下参观了联合体浇灌的地块,对苗情赞不绝口,当场表示也要加入大集体、“抱团”抗旱。

(责任编辑:石兰)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