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记者和乐都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农艺师李洪芳等人一道,前往峰堆乡、中岭乡等地了解当地群众抗旱保春播的情况。
车行驶在峰堆沟,果花繁盛,新绿惹人,如果没有今春的旱情,眼前的景象该会多么怡情悦目?
路边,农民种植的大樱桃树苗不时进入我们的眼帘。李洪芳介绍道,为了应对旱情,县农业部门动员群众调整种植业结构,加大设施农业建设力度,发展避灾农业、订单农业。“目前,全县已推广种植大樱桃3851亩共19万株,核桃1300亩30万株,种植党参、黄芪等抗旱中药材1000亩;在沟岔地区新建拱棚3000栋;签订农作物购销订单涉及农作物种植面积17万亩。”
在兰新铁路峰堆乡吴家口村的工地上,在这里打工的峰堆乡营盘村村民祁晓英擦了把汗,告诉我们,为了把旱灾损失补回来,她种上地后就出来打工了。“这里离家近,两头都能顾得上。”祁晓英说,工地管饭和往返的车费,每天还能挣60元钱,有430人的营盘村,就有130名青壮年劳力外出打工,“除了老人和学生,能出来的基本上都出来了。”
据县就业局负责人介绍,今年,乐都县将抓住撤地设市、撤县建区的大好时机,尽可能多地创造就业机会,鼓励和引导农民工就地、就近创业就业,力争年内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3000人,输出11.3万人,做到田内损失田外补,保证受旱地区农民收入不减。
离开峰堆乡,我们又驱车赶往位于下北山地区的中岭乡,这里十年九旱,是有名的贫困乡。
车在盘山公路上爬行着,海拔也在随之上升。一片片闪着银光的地膜很快展现在我们眼前。
在平顶村的一处马铃薯地里,副乡长陈启国告诉我们,全乡今年种植1.35万亩全膜双垄洋芋。使用这种技术,可以有效保持墒气,特别适合干旱的浅山地区。一位李姓农民插话道,因为使用了全膜双垄技术,可以保证出苗,即便如此,如果出苗后长时间不下雨,幼苗也会因地温过高等原因受到影响。所以,大家也都在急切地盼着下雨。
陈启国说,乡政府和有关部门给农民及时发放了旱地龙抗旱生长营养剂,以提高农作物抗旱性能,同时,还引导农民在一些没有出苗的地里改种豌豆、毛苕子等抗旱作物,以减轻旱情损失。
乐都农业部门的最新信息显示,全县已经储备晚田、抗旱作物种子豌豆2万公斤,燕麦1万公斤,荞麦1万公斤,小油菜2万公斤,能保证2.5万亩的抗旱救灾籽种供应,并将继续做好其它晚田作物的种子储备工作,从技术方面指导老百姓抗旱抢种。
(责任编辑:邓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