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乐都县寿乐镇王佛寺村,绿色的气息毫不吝啬地释放着,生机盎然、心旷神怡。放眼望去,一栋栋拱棚犹如一座座银屋在春日的阳光下熠熠生辉。
王佛寺村家家户户都有拱棚。操持着8座大棚的村支部书记王海成,成为村上拱棚蔬菜种植大户。跟随王海成走进他家的拱棚,只见一排排鲜嫩的辣椒苗在暖暖的温棚里尽情成长,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十分诱人。王海成蹲下身,抚摸着鲜嫩的辣椒苗说:“瞧,今年的苗子多好,过不了两个月,就能采摘了,肯定又能买个好价钱!”王海成的脸上写满了收获的喜悦。用他的话说:“政府给我们指明了致富的道路,免费搭棚、送苗,一个棚能挣一万多元,大棚就是我们的聚宝盆!”
几年前,王佛寺村村民一直在露天种植洋芋、油菜,由于种植方法保守,技术不当,靠种地几乎没有任何收入。"自2011年在政府的支持下,搭建4亩拱棚种植长辣椒后,一年下来收入近5万元!"王海成告诉记者。
一旁的乐都县蔬菜办中心主任张万平告诉记者,政府不但帮农民把温室建起来,还负责指导种植、销售,现在一年的收入能抵上过去好几年的收成。
记者看到,在乐都县像王海成一样,依靠政府扶持和引导,从座座“银屋”中走上致富路的农民随处可见。
近年来,乐都县大力发展以冬暖式温室为主的设施农业,依靠科技创新和规模化种植,提升土地利用率,使农民实现稳步增收。目前,全县温棚数量达到49000栋,温室种植户每亩纯收入达1万多元,设施农业已成为农民致富的“绿色银行”。
张万平介绍说,乐都县蔬菜种植品种达105种,种植面积、产量分别占全省的34%和49%,蔬菜供应量占全省蔬菜市场的45%。为使蔬菜生产形成规模优势,乐都县先后建成了大蒜、辣椒、黄瓜、韭菜、地膜洋芋、大樱桃等多种生产基地,建成蔬菜生产科技示范基地8处,按照“优质、高产、绿色、安全”的农业生产要求,切实加快农业标准化生产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认证等一系列工作,有力地促进了蔬菜产业化发展。
发展设施农业靠技术。乐都县不断加大对农民的科技培训,提升菜农的生产素质。现在,全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的人越来越多。通过培养,80%的学员掌握了一门以上的实用技术,并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培训效益明显,为农村培养了一批觉悟高、懂科技、善经营的致富带头人。
为了有效管理、减少风险,乐都县还成立了蔬菜种植协会,大力发展蔬菜经纪人,形成了统一的销售网络。全县现有5个蔬菜信息代办处,2000多个体贩运户,约2000辆机动车辆常年从事蔬菜批发和运销,将全县75%以上的蔬菜运往县外,有力地拓宽了蔬菜销售渠道。
在海东撤地设市进程中,乐都县设施农业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今后,我们将设施农业建设发展重点要逐步转向沟岔及部分浅山地区,在高庙镇、洪水镇、高店镇地区重点发展冬暖式日光温室,加大深冬蔬菜生产的规模和力度,在土层较好,水源充足的沟岔地区,着重发展拱棚。”张万平说。
(责任编辑:邓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