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为何“公有民办”?——广东部分中学义务教育问题调查

2013年04月25日 07:52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广州4月25日电题:名校为何“公有民办”?——广东重庆部分中学义务教育问题调查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郑天虹、张琴

  我国义务教育法要求,学生免试、就近入学,同时不得以任何名义改变或者变相改变公办学校的性质。然而在部分省市,一些公办学校在义务教育阶段与社会力量合作办学,自称“公有民办”学校,一方面占有公共教育资源,另一方面又以“民办教育”排斥“义务教育”。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在广东、重庆等地采访发现,一些“公有民办”的名校在初中阶段,通过各种选拔考试展开生源抢夺大战,收取高额学费或“赞助费”,以至于择校之风愈演愈烈。

  借助公共资源,实现“掐尖”招生

  随着2013年招生季临近,广东、重庆的一些学校公布了招生简章,有的已经开始接受报名。

  记者日前走访了重庆知名的几所中学——重庆巴蜀中学、第一中学等,发现这些学校不约而同地缩减了本部初中部招生计划,而与其他民办机构合办的分校招生数量却大肆扩张。

  巴蜀中学本部2013年仅保留两个班,招收保送生和划片生,而“公有民办”的鲁能巴蜀中学初一年级设置了32个班级,每班人数50名左右;第一中学本部只保留两个班,招收保送生和划片的统招生,其余所有初一新生全部转到“公有民办”学校的皇冠校区和渝北校区。

  一位报名重庆鲁能巴蜀中学的学生家长告诉记者,“现在只是填材料,要先考试,什么时候考试还没有说。考试过了才能交择校费来这里读书,如果没有上线的话交钱学校也不收。要是没考上,如果你关系硬的话交钱也可以读。”

  事实上,早在2000年代,广州等城市就出现了名校“公私合营”现象,一些学校纷纷以重点发展示范高中之名停办初中。为了保留优质教育资源,一些学校引进社会力量合办初中。

  如今,广州“公有民办”学校小升初考试形成了两大阵营,其中一个阵营拥有5所中学,另一个阵营拥有15所中学,每年小升初电脑派位前,两大阵营组织联考,成绩互认。同时,还有10所“公有民办”学校自己组织单考,试题难度超过国家规定的教学大纲水平,其中不乏奥数等试题。

  由于优质教育资源短缺,2012年,广州出现4万多小学生在半天内竞争“公有民办”中学3000个学位的局面,录取比例更是达至1:10,不少学生家长被绑架其中。

(责任编辑:西西)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