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收要看居民满意度 杨浦实事工程不设统一硬指标

2013年04月27日 09:49   来源:解放日报   

  杨浦区12个街镇的社区生活服务中心,有宽裕的如控江街道,面积达1800平方米;亦有小微型的,江浦街道的仅100平方米。尽管空间大小各不相同,却都验收通过。记者了解到,杨浦区评判的标准,并非场地硬件,而是看是否匹配老百姓对生活服务的需求度、满意度,以及街道对现有各类资源的整合度。

  去年,杨浦区将“社区生活便民服务体系全覆盖”列为实事项目。在前期调研中,一些街道诉说苦衷,成熟社区的可利用空间有限;而作为在建社区的新江湾城街道,居民居住又比较分散……“既要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也要充分考虑街道的实际情况。”区民政局副局长强云峰说,按习惯性思路,建立中心的一个重要验收指标就是场地大小,“比如规定中心要不低于1000平方米,这样的‘一刀切’对于验收是好操作了,但对于基层街道而言,无疑增加了负担。”各个街道情况不一,如果追求“统一标准”,反而会使有些街道因“达不了标”而“等靠要”,最后百姓得不到实惠。

  区里改变了“搞统一标准”的惯性思维,允许街道因地制宜整合资源,把验收的重点放在了方便惠及老百姓上。平凉街道多方挖潜租下新楼盘公建配套设施,建社区生活服务中心,虽只有200多平方米,但集聚了十多个小修小补摊位,很受居民欢迎。延吉新村街道依托原有的睦邻中心,居民不仅可得到各类生活服务,中心设立的亲子活动室、健身运动房、社区兴趣小组等都很受居民欢迎。而新江湾城街道则借用社区安全体验中心二楼的一部分场地,设立接待区、咨询区和投诉区。根据居民的偏好,街道的生活服务采取“虚拟+实体”模式,把服务信息公布在网站上,居民可到中心也可通过网络提出需求。

  江浦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郑一鸣告诉记者,实事工程不设统一硬指标,让街道有了更大自主性,把精力与重点放在资源整合与运行模式创新上,为百姓提供更贴心服务。比如,很多社区生活服务项目已存在于市场上,街道要做的是如何让百姓知晓、利用,“中心设立了热线电话,转接群众各类需求”。

  “不搞统一标准,并不意味着没有考核与评估。”强云峰说,“包括服务种类和队伍比配,覆盖的人群,以及百姓满意度,都作为考核指标。”同时,对于加盟各街镇服务中心的服务商,加强监管与回访,“加盟前要签订承诺书,运行过程中加强监管,一旦发现费用、价格与承诺不符,及时清退。”

(责任编辑:西西)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