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东亮"三梦":农业现代化 农村社区化 农民市民化

2013年04月27日 09:02   来源:南方日报   周志坤

贾东亮。资料图片

  “作为农民,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社区化、农民市民化是我们的最大渴望。”党的十八大代表、肇庆市广宁县八一生态农场场长贾东亮如是描述自己心中的梦。

  他已经为实现这个梦想奋斗了15年。

  15年前,贾东亮脱下军装,抛弃大城市的职位诱惑,只身南下广东山区当农民;15年后,昔日的荒山野岭已变成了花果山。

  从空降兵少校参谋退役到山区做农民,谁也没有料到他竟然在世界性难题——“三农”领域获得了成功。

  而一个农民连续当选十七大、十八大党代表,则是连贾东亮自己做梦也没想到的。

  带着他的梦想,贾东亮在山区县广宁耕耘出了不一样的人生。他的创业事迹在当地农村带动兴起了创业热潮,越来越多的农民跟着他实现致富。

  从转业军官到新时代的农民企业家,这是贾东亮个人的发展轨迹;从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带动大家共同致富,这是中国改革开放实现富民强国的路径选择。他的故事是广东改革开放的一个精彩片断,更集中了一个外来工的“广东梦”、一个当代中国人的梦想与奋斗。他们对幸福的追求,构成了广东大气磅礴的改革开放乐章。

  退役创业被疑“假老板”

  “我曾在广东待过两年。广东地处改革开放的前沿,我认为在这里发展特色农业、品牌农业、现代农业大有奔头。然而,我的想法招来了一片反对声。”贾东亮回忆。

  1997年底,贾东亮跟上级提出想申请复员到广东发展“三高”农业。好心的首长、战友和老乡得知消息后,都来劝他。

  贾东亮不为所动。1997年底,他在亲人们的一片怨言声中,打着背包独自一人走进了广宁县黄盆村村委会。

  对于农场,贾东亮有一份特殊的感情。在河南商丘农村长大的他,总是会想起当农艺场场长的父亲忙碌的身影,这个童年记忆是他“庄主梦”的最原始酵母。

  “一个团级军官大小也是个‘县太爷’,不当军官要当农民,不住城市要住农村,居然一人来到这偏僻的小山沟里开荒种地。”当贾东亮亮出身份、说明来意时,当地干部群众大吃一惊,甚至怀疑他可能是个“假军人”。

  带着这些疑问,当地村干部和贾东亮办理了土地承包合同,并苛刻地要求他在先缴一年的租金外再交1万元押金。

  走进荒山啃下“硬骨头”

  当地村民都不愿意打这些山地的主意。除了漫山遍野的杂草和残次林,连广宁特有的青皮竹在这里也难以生长。

  当真正走进这片荒山野岭时,贾东亮才意识到自己碰到了一块真正的“硬骨头”。

  刚到的时候,贾东亮住的是当地村民废弃的一间破旧鸭棚,阴暗潮湿。农场没有路,没有电,没有手机信号。他决心啃下这块“硬骨头”。

  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正当贾东亮的八一农场曙光初露时,1999年底一场罕见的霜冻,让他的农场直接经济损失达10多万元,复员老本全打了水漂。

  这场霜冻把贾东亮彻底“冻醒”了。从此,他在埋头苦干之余,坚持从书本里,从专家、能手身上学习种养技术,成为当地进行立体生态农业开发的“专家”。

  心中的“硬骨头”也很难啃。贾东亮永远无法忘记第一次卖莲藕时的情景。那是1999年底的一天,天刚蒙蒙亮,在岳父的陪同下,贾东亮挑着一担自己生产的莲藕到附近市场卖。这也是他第一次真正以农民的身份步入市场。

  可到了菜市场,把莲藕往地上一放,人蹲在地上,却怎么也扯不起叫卖的嗓子。昔日意气风发的团职军官,怎么在大街上摆地摊呢?强烈的落差让贾东亮内心接受不了这个现实。“我站了起来,想不卖了,可是老岳父又不认识秤,只好硬着头皮叫卖。”

  “黄泥盆”变成“聚宝盆”

  春去秋来,花开花落。经过10多年的艰苦创业,山上一片林、山腰一园果、园中一群鸡、山脚一口塘、平地菜花香……一幅如诗如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景象赫然呈现在人们面前。

  贾东亮正梦想在自己的农场开启农业生态旅游:“走”创业之路,“看”创业成果,“听”创业故事,“尝”创业果实,“学”创业精神。

  “我梦想农业现代化、农村社区化、农民市民化。”贾东亮说,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先富起来的贾东亮带动村民们向荒山进军,栽树种果、养猪养鱼。致富思源,对于村民们的上门求助,他从不拒绝,总是诚心诚意地为他们解答难题,提供技术服务。

  在八一生态农场的影响和带动下,黄盆村由“黄泥盆”变成了“聚宝盆”。广宁县也成了“全国砂糖桔之乡”,全县人均收入增加了2000多元。近年来,肇庆市开展了“东亮式”党员创业贷款活动,由市、县两级组织部门负责筹措贴息资金,由肇庆市农村信用社向全市500多个乡村有志创业的优秀党员发放专门的创业信用贷款。

  “东亮、西亮、南亮、北亮、大家亮”的东亮效应,在当地掀起了一股创业热潮,涌现出了一批批“东亮式”创业致富之星。

(责任编辑:王姣雁)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