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江苏一高校辅导员要求贫困生上交20%助学金

2013年04月28日 10:42   来源:现代快报   

  4月25日晚,有网友向现代快报微博报料称,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部分班级贫困生拿到助学金后,被要求上交其中的20%。昨天,该校茅山校区管委会杨副主任向记者证实了此事,并表示当事辅导员是想用这笔钱资助其他的贫困生。目前,校方已经对该辅导员进行批评教育,并要求其将学生上交的钱返还。

  学生:

  3000元助学金交了600元

  该校位于句容市,网友反映的情况发生在该校茅山校区。记者昨天见到了其中一名当事学生小叶(化名),因家庭贫困,去年入学后不久,小叶就申请了助学金,一年可以获得3000元资助,助学金以打到银行卡的形式分两次发放,上个学期和这个学期的期中,她都领到了1500元。

  小叶告诉记者,本周得知辅导员要求拿到助学金的贫困生上交其中的20%。4月23日,她分两次共交给了班级学习委员600元。“什么也没讲,直接收的,我以为是学校要求收的。”小叶说,后来她询问了其他系、其他学校的同学,都没有要求上交部分助学金的情况。

  “不是都已经发给我们了吗?怎么还能收上去呢?”小叶有些不解。后来,有同学向辅导员当面询问,为何要收这部分钱,得到了答复,“说是要给更贫困的学生。”

  辅导员:

  是为资助其他贫困生,钱没经自己的手

  记者昨天下午见到了小叶的辅导员赵老师。他承认,钱是他要求收的,是“个人行为”,他解释说,去年申请助学金时,他负责的4个班级有20个名额,但是有40人申请。

  据悉,学生申请助学金,除了要提交个人申请表说明家庭情况外,还要提供学生所在地的贫困证明,并经院系和学校审核,每年申请一次。

  赵老师表示,由于当时还处于军训期,他对学生的情况不是很了解,如今经过一年的相处后,他发现有的学生看起来不像贫困生,而有些贫困生因为刚入学对相关政策不了解,加上碍于面子等原因,没有申请助学金,为了防止有的学生骗取助学金,他想到了上述方法,“给那些没有申请到助学金的贫困生,拿这笔钱的学生也是要通过班委选出来的。”

  赵老师表示,钱是学生收的,他没有经手,也不知道目前收到了多少钱。经过一番打听后,赵老师告诉记者,目前4个班共有20名学生上交了20%的助学金,总共11800元。

  学校:

  老师“好心办坏事”,已要求将钱返还

  该校茅山校区管委会杨副主任表示,4月26日已经关注此事。

  杨副主任说,在4月25日有学生于当地论坛反映此事之前,他们并不知情,“赵老师经验不足,在新生开学时,可能考虑到部分学生是困难的,但现在发现这些学生并不困难,就想把助学金收一点起来,给新发现的更贫困的学生,实际上这种做法是不对的,肯定违规。”

  杨副主任称,即使学生的贫困状况发生了改变,资助对象需要转移,也要通过相应程序。

  杨副主任说,赵老师是“好心办坏事”,4月26日,他们已经对赵老师进行批评教育,还将在学校会议上对其通报批评,并要求赵老师最迟在4月27日晚上,就要将收上来的钱全部退还。

  “在论坛上反映此事的学生在帖子中借题发挥,污蔑赵老师,赵老师很生气。”杨副主任透露,学校会对这名学生进行警告,如果再次污蔑老师,将按照学生守则进行处理,如果仍然不知悔改,会将其送到公安机关。

  昨晚7点多,小叶告诉记者,上交的600元已经返还。

(责任编辑:吴肖叶)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