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过禁渔期 渔民们下江捕鱼 结果捞起来的尽是小鱼

2013年05月02日 08:21   来源:重庆晨报   

昨日,南岸峡口镇,长江边的渔民捕鱼归来后晒收获。记者 胡杰

  85后张锐

  这些黄腊丁,没有一条大的

  张锐今年24岁,是整个南岸渔民中为数不多的年轻人。

  张锐算是“子承父业”,父亲是老渔民,他从小就耳濡目染,随父亲在长江里打拼了5年,积累了不少打鱼的经验。“生活还过得去。比到外面打工自由,每年还可以剩2万块钱。”

  今年的禁渔期从春节前就开始。大约从腊月二十左右,张锐和父亲就上岸歇业了。时不时地,父子俩会去江边给船刷漆保养,整理渔网。

  “从上个月开始,就已经在为今天准备了。”昨日凌晨4点,天还未亮,父子俩就来到了江边。

  随着发动机响起,渔船缓慢地向下游驶去。船上一根缆绳将事先折叠好的渔网缓缓拉开,覆盖预先设定的局部水域,当渔网完全展开后,末端的铁链条被拖入江中,渔网随之没入江面,沉到江底。渔船缓慢前进,拖拉1公里左右,张锐便和父亲启动船上的卷轴将渔网拉出水面,整个过程持续了将近1个小时。

  整个上午,下了4次网,快到中午时的那一网,黄腊最多。不过这些黄腊,全部是“微型”的,最长的八九厘米,多数六七厘米长。

  “没有一条大一点的。”张锐说,鱼小,价格上不去。“卖得好的话,60元一斤,七八斤还是可以赚到四五百元。除去油费100元,还剩三百多。”

  46岁熊飞

  半天,一条沙泥鳅都没捉到

  人称“冬瓜”的熊飞,绝对称得上一位“资深渔民”。16岁开始下水,今年46岁的他已经有30年的渔龄。他的渔船,在南岸渔民的渔船中排名“01号”。昨日下水,“冬瓜”直接瞄准的是“沙泥鳅”。长江重庆水域出沙泥鳅,主要是在峡口一带的水域,尤其是望江厂江边的河滩上。

  沙泥鳅被称为“长江珍珠”,一到鱼庄便是抢手货,在峡口吃沙泥鳅,还出现过从街头排队到街尾的热闹景象。“去年价格高,可以卖400一斤。”熊飞说,第一天下水,他想去捉点沙泥鳅。他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多卖几个钱,给上大学的儿子当生活费。

  从昨天早上9点开始他开船出去,不停地放网收网,但一条沙泥鳅都没有捉到。“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去年这个时候,还能打一斤把沙泥鳅,今年看来这宝贝不多了。”他预计,可能和这段时间下雨江里涨水有关系。

  鱼没有打到,倒是烧了好几公斤柴油。这位打鱼30年的资深渔民说,“第一天打鱼,肯定亏了。”

  (本页是第1页)

(责任编辑:西西)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