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山,生活在废墟上继续

2013年05月07日 09:05   来源:重庆日报   

震中龙门乡土城村吴家坝组,一位受灾妇女在自制的感恩标语前忙碌。 记者 张小良 摄

  灾难是可怕的。比灾难更可怕的,是在面对灾难之时丧失了抵御灾难的勇气。

  这样的勇气,芦山人从未丧失。

  5月5日,在“4·20”大地震刚好过去半个月的日子里,我们重返芦山。我们眼见的,依然有东倒西歪的房屋,有让人们临时栖身的救灾帐篷,也有触目惊心的处处废墟……

  伤痕依旧,但是,灾区的空气之中,有一种蓬勃向上的情绪在流动。地震之初承受的悲伤和震惊,如今正在舒展。

  废墟之上,重建自救在进行。

  街道上,满载着救灾物资和施工人员的车辆在穿行,震后救援工作在紧张展开;废墟旁,安置点的临时党支部在张贴公示,“廉政救灾、公平公信”的标语无处不在;物资发放处,百姓排队领取物品,井然有序;街头巷尾,人们开始处理垃圾,对饮用水消毒;瓦砾之上,人们在收拾着一切可用的东西,准备重建家园……

  废墟之上,生活气息在蔓延。

  学校里,活动板房里传出朗朗书声,学生们在陆续复课;村头街边,缕缕炊烟缓缓升起,在临时帐篷里,人们在享受家庭生活的温暖;田间野外,天真无邪的孩子们在四处奔跑,笑靥如花,而农妇们,则已开始到田地里收割油菜……

  在受灾最重的龙门乡,我们看到一位农妇正在帐篷边准备晚饭,抬眼看见素不相识的我们,她忙不迭地去擦拭落满灰尘的板凳:“进来坐,进来坐。”

  我们婉拒了她的好意,她却更加热情:“不嫌弃的话,一起吃饭吧。”就在旁边的帐篷里,另外一大家子人也向我们发出了同样的邀请。在土灶台上大锅里蒸腾的水汽后面,他们的笑脸格外真诚。

  在街边上,一位灾民正抱着孙子逗弄憨态可掬的小狗,面对我们的镜头,他的话意味深长:“只要人在,有什么是找不回来的呢?”

  芦山不哭,我们坚强。震后半月,芦山人已经收起了眼泪。一片废墟之上,怀着坚强而感恩的心,他们的生活依然在继续。

  在芦山县体育馆附近用作临时幼儿园的一顶帐篷上,张贴着孩子们充满稚气的画作,其中一张画上面用歪歪倒倒的字体写着:“芦山加油,我们的明天会更好。”

  这是所有芦山人的心声,也是所有关心芦山、帮助芦山的人们的共同心声。记者 郑昆

(责任编辑:西西)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