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广东药监局公布不合格药品名单 西南药业再上榜

2013年05月10日 10:14   来源:广州日报   张忠安、涂端玉
    日前广东省发布了2012年第四季度药品质量的公告,报告显示,此次调查涉及93个药品生产企业、1725个药品经营企业和784个医疗机构的1050个品种6872批次药品,其中156个品种510批次不合格。不少“家庭药箱”中常备的药物,此番或也因假劣不合格登上了公告。而在涉事药品生产企业中,也不乏因假冒药上榜而“躺着中枪”的公司。

    广东药监局最新公布的去年四季度药品抽检结果显示,诸如三黄片、小儿七星茶颗粒等市民“家庭药箱”里面装的常用药品被爆不合格或者假冒。

    记者从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上看到,抽检不合格药品情况包括:有3个药品生产企业生产的3个品种共4批次的药品为劣药,涉及的生产企业为江门名盛制药有限公司、广州东康药业有限公司和广东健宜乐制药有限公司;有354个药品经营企业经营的113个品种408批次的药品为劣药;有74个医疗机构使用的49个品种79批次的药品为劣药;16个药品经营企业、2个医疗机构的13个品种19批次的药品为假药(或假冒药品)。

    此次还有19家药品经营单位或医疗机构的假劣药品被曝光,主要为三黄片、小儿七星茶颗粒、秋水仙碱片等家庭常用药品。

    此外,知名药企如陕西利君现代中药有限公司、四川蜀中制药有限公司、天津药业集团新郑股份有限公司、阿特维斯(佛山)制药有限公司等全都“榜上有名”。

    西南药业成“惯犯”

    在本次广东药监局公布的不合格药品中,西南药业再度上榜。

    记者在报告明细中看到,监管机构从深圳市万富达医药有限公司抽检的批号为111217“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不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的标准。该产品由西南药业生产。据了解,该药物具有抗炎、抗过敏、抗风湿、免疫抑制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去年5月份也曾因生产了不合格药品而被监管层通报。

    西南药业股价昨日大跌2.79%。记者还发现,虽然该公司今年一季度有部分私募机构进入,但可查资料显示,自2011年7月以来,鲜有券商机构分析师发表关于西南药业的研究报告。据公司2012年的年报,公司自称是西南地区最大的普药生产企业。

    不合格药品榜单向来容易在A股诞出“黑天鹅”,此番又有几家知名上市公司卷入其中。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的确有“无辜中枪”者,因其知名品牌产品受假冒伪劣商品的拖累而上榜。昨日受牵连的华润三九下跌1.37%。

    大牌药企OTC假冒药

    监管有一定难度

    根据抽检报告,中山市食品药品检验所查出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感冒灵颗粒为不合格产品,但在备注中写为“假冒药品”。此外,潮州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将片仔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金糖宁胶囊列为不合格产品,但蹊跷的是,该公司并未生产过此批号药品。

    “近年来,市面上流行的大牌药企明星产品的‘A货’版越来越多,而药监部门查处时,不合格伪劣药也会登上榜单,卷入其中的上市公司股价不免‘受伤’。而一旦有假药曝光,也可能影响人们购买该公司产品时的信心。”广州某大学附属医院一位急诊科主任告诉本报记者,“大牌药企的OTC(非处方药)拳头产品,被假冒可能性非常大,因为销量大、好卖,流通渠道较多,所以监管有一定难度。”该主任表示,除了监管部门应加密抽检和加大打击力度外,药企也应做好渠道监管工作。

(责任编辑:秦静)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