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校医缺失 只听校长一声叹息

2013年05月13日 13:19   来源:西海都市报    彭娜
    12岁的汪生林在西宁市湟中县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上四年级,在一次玩耍中,他不小心磕破了头,由于无法采取急救措施,他只好任血凝固在头发里。他家住在离学校很远的脑山地区,而学校没有医务室,他只能让伤口慢慢愈合。

    汪生林所在的学校有500多名学生,其中住校生200多名,一位从事多年教育工作的老师说,每次流行病到来,她们如临大敌,特别害怕孩子受传染,老师们不懂急救措施,而学校离医院又远,加上很多学生是留守孩子,多是爷爷奶奶照顾,老人也帮不上什么忙,要是学校有个校医,老师们的压力就会小很多。

    对此,校长也只能一声叹息:“难啊,我们没有专业设备和专业人员。”而在当地另外一所拥有1500多名学生,住校学生将近300人,也没有医务室的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校长表示,比起其他农村学校,这所学校还算好的,因为在镇上,学生的健康问题可以依托于镇卫生院。

    调查显示: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有七成发生在学校,其中很多都是传染病流行和食品卫生问题。在流行疾病频发时,学生的身体健康不容忽视。

    教育部、卫生部、财政部颁布并实施的《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中明确规定:寄宿制学校或600名学生以上的非寄宿制学校应配备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据西宁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西宁市共有幼儿园、中小学755所,校医应该是保护学校卫生安全的第一道“屏障”,但现实中,因受经费、编制等各种因素影响,大多数学校校医配置就连600比1这个最基本的要求都达不到。该负责人表示,非寄宿制学校学生可以利用社会医疗资源,目前,最需要解决的是寄宿制学校缺少校医的问题。

    一边是迫切的呼唤,一边是无奈的现实,那么如何在理想与现实间架起一座桥梁,让学校能有一间守护学生健康的医务室呢?该负责人认为,政府应该把校医纳入学校编制预算,并提供经费保障,但由于市级教育部门没有编制权,所以很多实际问题暂时得不到解决,再加上西宁市寄宿制学校的配套设施达不到寄宿制要求,这就加剧了解决难度。其次,学校卫生健康问题可交给社会去完成,通过购买服务,与卫生部门联合,由当地医疗机构通过轮流派遣医生驻校的方式兼任校医,承担起学校学生就医、健康知识普及等责任,西宁市教育局也正在与医疗机构协商,但因费用问题迟迟未落实。

    对此,青海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肖莉提出疑问:经费问题不应该是成为校医缺失的原因。她提出既然职工有职工医疗保险,农村有新农合,城镇居民有城镇医疗保险,那孩子的卫生保障在哪里呢?一所学校的达标验收不能仅包括学校业绩、师资力量、环境,还应该包括最基本的卫生安全状况。

    “从教育的完整程度来说,这是学校教育的一种缺失。”肖莉认为,校医应该是学校教育和学校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现实情况来看,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中处于核心位置,一旦发生意外,必然会给家庭带来伤害,进而引发更多的社会问题;从长远来看,孩子关乎国家的未来,政府和学校必须要引起重视,逐步完善相关配套设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学校作为人口密集地,更应该建立应急机制,一旦出现突发事件,后果将不堪设想。”肖莉说,针对我省“点多线长”的事实,卫生问题更应该做到从源头预防,做到及时救治。

    

(责任编辑:邓一)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