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稳定 蓄积“美好安徽”底气

2013年05月17日 00:00   来源:安徽日报   

  “代访”“陪访”创新信访模式,“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构筑诉求新平台——

  打造民意“直通车”

  4月15日,记者来到皖西南的宿松县破凉镇,这里开展群众工作的“代访”“陪访”制度令人耳目一新。镇党委书记齐长升告诉记者,该镇过去曾是全县有名的矛盾多、问题多、越级上访多的“三多”乡镇,百姓跑凉了心,群体性事件也时有发生。

  该镇党委、政府一班人发现,很多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村干部和村民代表事先知晓一些信息,但由于一些顾虑,使得他们没有代表群众来反映意见。齐长升说,在反思中他们受到了启发,重新审视了村委会的职能,鼓励和支持村干“代言”与“代访”。同时,各相关部门主动介入,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仅今年就解决村民反映的各类问题227件,其中疑难复杂问题14件。 “代访”“陪访”制度,为群众理性有序表达诉求,妥善解决问题提供了保障。

  敞开门、走下去,才能听到群众心声,纾解民怨民愁。记者4月19日在芜湖镜湖区采访时,发现该区推广的由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担纲的“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让群众解决烦心事有了一路“直通车”。

  小区积水严重,电梯故障频发……一些居民来到区人大代表李国庆的工作室,反映棠梅园安置小区存在诸多问题。李国庆带着这些问题,连续两天在小区实地调查,形成了第一手资料,通过整理,形成了《关于尽快解决棠梅园小区存在若干问题的议案》,并被区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作为第1号议案。随后,区党委、政府责成相关单位实施整改,落实了4500万元改造资金。目前,该小区已基本完成了道路绿化工程、下水道修缮等工程。据了解,去年,全区“两代表一委员”调解工作室累计接待群众1146批1846人,解决问题成功率达90%以上。

  推行多部门联合接访模式、选派新任副厅级干部担任信访专员、组织乡镇干部驻村夜访……我省近年来推出的多项有力举措,在反映群众意愿、解决群众诉求、维护群众权益、疏导群众情绪等方面起到了良好作用,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也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和谐稳定环境。

  建立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锻造矛盾“化解器”

  5月初,合肥市区第一家道路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工作室,在市交警高新大队正式运行。由此,处理重大交通事故有了新的解决途径,事故双方当事人可到人民调解工作室里通过调解方式解决。

  “最近两年,市内机动车保有量和驾驶员数量都持续上升,每年的交通事故数量也不断增加。”高新交警大队相关人员介绍,“如果能在事故双方当事人自愿和解的基础上,通过调解方式解决这些问题,就能有效提高事故的处理效率并缓和社会矛盾。 ”据悉,调解员既有从一线退下的老交警,也有从事过法律行业的专业人士,通过公开招聘上岗。

  今年初,我省率先在全国出台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工作规范,明确各市、县(市、区)应当建立道路交通、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其他特定行业和专业领域民间纠纷较多的地区应当建立相应的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推动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建设和管理步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作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重要力量,目前全省已建立各类人民调解委员会2万多个,拥有人民调解员12万多人。

  在积极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的同时,我省还稳步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记者4月16日在铜陵市铜官山区采访时了解到,该区重点招商项目“君悦印象”工程实施风险评估时,对因采光权而出现稳定风险的一栋楼做出了“暂缓实施”的评估决策,此后经多次协调对话,终于与相关居民达成一致意见,从而很好地化解了这一重点项目实施中可能引发的稳定风险。

  “对重大改革、重大决策、重点项目以及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和影响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实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听民声集民智重民意,能够从源头上破解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难题,有效降低不稳定风险。 ”省政法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治安保险”解除后顾之忧,“防控网络”整合各类资源———

  建好平安“防火墙”

  近日,泗县大庄镇一位农户家因电线老化短路发生火灾,屋内生活用品化为灰烬,由于之前投了农村“治安保险”,在县综治办的协调下,他获得了近万元的赔付金。 “多亏花30元钱参加了农村治安保险,否则我家三五年也缓不过劲来。 ”这位农户十分感慨。“无钱办事,没人干事,对突发治安问题没有社会保障”,这是以往长期困扰泗县治安工作的一大难题。农村“治安保险”,正逐渐破解着这一难题。农村“治安保险”,是由综治部门组织协调,以乡(镇)、村为单位参加财产保险,通过明确治安联防和经济赔偿责任归属,在发生火灾、盗抢等情况后,由保险公司提供救助和补偿。

  宿州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史耘表示,从去年开始,该市积极发挥社会力量,在全省率先开展农村“治安保险”,并将其作为“平安工程”、“民心工程”在该市大力推广,不仅减少了农民对治安问题的后顾之忧,也有效化解了基层治安经费难题。

  一个地方社会治安状况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指数。近年来,我省通过密织治安防控网络、重拳整治治安乱点等有效措施,科学整合各类资源、统筹运用各种科技手段,及时消除治安隐患,使得社会治安防控能力进一步提高。

  目前,我省各地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呈现出“纵向深入、横向联系、全面推进”的局面。全省由市、县、乡三级政府出资保障的专职治安辅助力量达8万人;建成各类监控点5万余个。与此同时,在“打防并举、预防为主”的思路下,街面网格化巡逻防控、社区治安防控、单位内部防控等稳步推进,形成了全方位、全天候、立体化的社会动态防控网络。

  “动态社会环境下治安防范体系建设的不断推进,形式多样的群防群治活动,能够最大限度震慑犯罪、挤压犯罪空间、消除治安隐患,不断增强群众安全感。 ”省综治办有关负责人这样告诉记者。(记者 李晓群)

(责任编辑:王姣雁)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