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移动:防不胜防的“收费陷阱”

2013年05月20日 16:14   来源:新华网   乌梦达

  最近,审计署发布了中国移动集团公司及其下属10家子公司的审计报告,曝光了一些侵害消费者的案例。近日,记者调查发现,尽管经过多年的整改,通信行业运营商的很多痼疾依然存在,消费者安全难言保障。不少消费者有苦难言,作为全国最大的地区运营商,广东移动的“收费陷阱”防不胜防。

  明抢:消费者被订阅

  “手机报1个月免费体验啦”“恭喜你,免费赠送彩铃3个月,开通即送20元话费”,接下来的要么是“不体验,请回复××”,要么是“同意无需回复,本月内即可开通”。很多消费者都遇到过运营商的“反向开通”。正常使用的手机,无缘无故“被订阅”了增值业务,而后莫名其妙地被扣费,不少人对这种运营商“明抢”的方式深恶痛绝。

  不久前审计署公布的审计报告显示,2009年至2011年,广东移动江门分公司在未经客户同意的情况下,给145个号码开通了数据业务功能。对此,江门移动回应:没有接到相关客户投诉,是审计署从江门移动400多万名客户中筛查发现的问题,已经通过“系统升级和取消业务的方式”进行整改。

  而记者调查发现,类似行为依然还在上演。今年3月,江门五邑大学学生小郑查询自己神州行号码账单时发现,账单中无缘无故多了一项“梦网月租费(代收费)”栏目,这个端口来自10658830550的增值业务在月结日扣走了他2元钱。

  这已经是小郑第三次遇到这种情况。小郑表示,2012年上、下半年他先后两次被无故订购这一项目,每次投诉将此项业务取消后,隔段时间又出来了。小郑说,可以肯定不是他定制的业务,移动在扣钱时并未给予任何通知,如果不是看账单是不会知道的。

  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主管部门对增值服务的相关规定,订购必须由客户发起,而不能由运营商“反向开通”:你不反对我就收费。

  暗偷:流量遭遇“躲猫猫”

  移动上网计费混乱一直是电信行业投诉的热点,不少消费者就遭遇了流量瞬间“蒸发”。

  3月27日,肇庆音乐学院学生小梁使用WIFI上网时,突然接到短信通知已超出流量欠费,致电中国移动10086查询后被告知超了200多兆的流量,共欠费220多元。

  “平时我每天的流量在100-200兆左右。”小梁表示,27日上午他通过设备自带的查询流量网址查询时仍有1G多的流量可供使用,怎么可能在短短不到一天的时间内就用去了1.2G的流量?

  小梁向移动公司投诉时,客服人员却说他的查询方法不准确,要以10086的数据为准。“办理的时候,客户经理告诉我通过网址查询就行了,为什么到收费的时候却又说那个网址没有用?”记者来到广州一家移动营业厅以消费者的身份咨询此事,客户经理也表示,“自己上网页查流量就行了。”

  屡被整改屡不改

  工业和信息化部去年底发布数据,截至2012年11月底,国内移动电话用户数已达到11.04亿户,距离全国“人手一机”已经不远,但与飞速发展的数量相比,电信服务的质量却一直难以让人满意。

  在审计署公布审计报告后,中国移动公司发布了《关于2011年度财务收支审计结果整改情况的公告》,公告称,截至目前,除需要报监管部门审批后执行的事项外,各项问题均已整改完毕,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严肃处理。

  江门移动公司被督查整改后又出现类似问题,记者试图联系其上级单位广东省移动公司,但在获知记者采访意图后,对方负责媒体联络人员的手机就不再接听了。记者发过去的采访函也石沉大海。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表示,移动等运营商是大型国企,本应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如果不遵守行业规范、违反商业诚信原则,不仅违法违规,而且丢人。监管部门也应反思,为何一些企业屡屡监管屡屡再犯,是不是监管力度太小,缺乏威慑力。

  刘俊海表示,根据《合同法》有关规定,擅自扣费的行为涉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且涉嫌消费欺诈。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规定,违反消费者的意愿提供订制消费服务,则涉嫌欺诈。“根据相关法律,消费者不仅可要求运营商退款,还可要求加倍赔偿”。(完)

(责任编辑:王姣雁)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