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起两个月前的遭遇,关煜至今难以释怀。那天,对他来说,简直就是噩梦般的一天。
关煜,西安公交总公司402路驾驶员。
3月26日14时许,关煜驾驶陕AG5328号公交车,沿环城南路行驶至和平门十字,遇右侧同方向一奥迪小轿车强行向左变道超越。关煜刹车不及,致公交车右前侧和小轿车左前侧擦剐,发生轻微碰擦事故。
关煜确认车上无人员受伤,即刻将车内乘客转载至紧随其后的另一辆402路公交车上,随后准备商量快赔事宜。
小轿车驾驶员却不由分说,径直挥拳向关煜头部打去、抬脚向关煜腰部踢去,并且还按住关煜的头部连续向车上撞击。过往群众上前制止,轿车驾驶员最终停止行殴。
经西安市第四人民医院诊断,关煜触网膜出血、软组织等多处损伤,住院治疗。轿车驾驶员当日也被行政拘留。但关煜的医药费用至今仍由自己垫付。
公交司机被打并非个案
来自西安公交总公司的一份统计数据表明:2013年以来,西安已发生112起公交司机被打事件。
而在往年,公交司机被打事件也屡屡发生。
2011年7月10日晚9时30分,一辆12路公交车途经纬一街好来屋国际会所时,一辆由西向东掉头的奔驰车截头猛拐,差点与公交车相撞。为此,公交车司机杜宁和奔驰车司机发生争执。奔驰车车主先是对杜宁骂骂咧咧,后拳打脚踢,并叫来好来屋国际会馆的保安,把公交司机挟持到好来屋国际会所KTV的过道里,动用警棍对公交车司机杜宁一阵围殴,致使公交车司机杜宁当场昏迷,面部多处骨折。
2011年9月14日上午,在西安市草场坡,一辆216路公交车不小心剐蹭到在公交车道上停的宝马车后视镜,宝马车司机不依不饶,大打出手,致公交车司机鼻梁骨骨折。
为何受伤的总是公交司机
在西安,6000台公交车、近万名司乘人员,每天要提供400万人次的出行服务。司机挨打暴力事件的不断发生,使公交车司机这个一向被视作窗口形象的行业成了“高风险”行业,而关乎千家万户人身安全的公交车司机,瞬间成为了社会弱势群体……
公交车司机缘何频频被打?西安公交总公司一位高管分析,是有极少数驾驶员自身素质不高,但从统计数据分析,更多的是以下原因:有的是因为车辆变道被打,有的是因为堵车被打,有的是因为不随时停车被打,还有的是因为不找零钱被打。
这位高管说,频繁发生被打事件,不仅给公交车司机的心理造成很大阴影,更让他们的家人担心不已。很多司机上班时,家人必定要叮嘱说,“上班小心点,人家说啥都别吭声”。
2010年5月,西安市南北中轴线公交专用道开通。2011年4月,西安市政府又在城区主干道开通了16条公交专用道。但是,由于设在非机动车道上,仅仅是划线标明,没有设置隔离设施,没有路口渠化设计,无港湾配套建设,这些所谓的“公交专用道”,几乎成为“公交限定道”,令公交驾驶员苦不堪言,每天行车犹如打仗,过路口如同通过“封锁线”,必须要努力冲出“包围圈”。社会车辆与公交车的路权之争显得日益尖锐,冲突事故频发。
既累,又怕,许多公交车司机萌生退意。公交公司本来就严重缺员,如果再有司机流失,人员将更趋紧张,可能导致线路运力的不足,这将影响到整个城市交通的正常运营。
公交司机频频被打,一些西安市民极为不忿。
西安市民李先生说,“公交车整天在市区来回穿梭,牵涉的安全责任足可与飞机相比,何故公交车司机的人身安全如此轻易被人侵犯?许多市民从心理上看低公交车司机,所以发生纠纷时,有些人便随意谩骂公交车司机,甚至动手殴打。在某些人眼中,公交车司机如同他的私人奴隶,看不顺眼就要大打出手。”
律师李俊英认为,小小车厢,是一个小的社会环境,由于人员密度大,空间小,给很多的违法犯罪有了可乘之机。国家历来对于在公共交通工具上的违法犯罪分子是予以严惩的,而作为这个环境中最重要主体的驾驶员,在维护乘客的人身以及财产安全方面,有着其他主体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驾驶员本身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应有的维护,势必对其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心有很大的影响,进而也会影响到整个社会公众的安全。
防止恶劣情绪积累突然爆发
如何保护公交车司机的人身安全,西安各界见仁见智:
加强舆论宣传,形成全社会尊重公交司乘人员的氛围;
各级公安机关要加大打击不法侵害公交司乘人员行为的力度,不能以罚代刑。时至今日,暴打司机的人最后受到怎样的处置,很少有人提及;
各级工会要积极维护好公交司乘人员的合法权益,充分保证劳动者有尊严地工作。保证职工能体面劳动,依赖于各级工会组织的主动作为、积极作为。公交司乘人员作为社会中的一个重要主体,应当有自己的声音和意志,实现社会对话。对于恣意侵犯公交车司机权益的人,公交公司要为司机“出口气”,例如聘请律师为其讨回公道,通过法律途径向侵权人索要精神赔偿也是必要的;
在车厢内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建立应急警报系统,当司机遇到突发危险时能及时向职能部门发出警报,以确保司机人身安全,也便于随时搜集侵害公交司乘人员行为的证据;
注重对公交司乘人员的心理疏导和干预,设立“委屈奖”,让遭受人身伤害的司机能够有所补偿,使他们能尽快排解压抑情绪,消除自卑感和不平衡感,避免或减少出现不良心理问题,以防止公交司乘人员恶劣情绪长期积累突然爆发产生恶性事件;
教育司乘人员提高服务水平,熟练掌握多种服务技巧和乘客心理,以防发生服务纠纷,避免自身受到伤害。(记者台建林)
(责任编辑:袁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