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能否打造无烟岛?借鉴夏威夷严厉海滩禁烟法

2013年05月31日 09:23   来源:海南日报   黄媛艳 张谯星

  入住三亚某快捷酒店的天津游客张倪,在对这座美丽的旅游城市的椰风海韵、碧海银沙大加赞赏的同时,心里却有点别扭:“白天在景区游玩时,总看到有人抽烟,公共场合吸烟也不顾及一下不吸烟者的感受。而回到酒店后,又发现床单上竟然有一个烟头烫破的小洞。”

  在张倪看来,海南在建设国际旅游岛过程中,必须要提高居民和游客的文明素质,将公共场所禁烟工作纳入发展规划,塑造“健康岛”的形象。

  打造公共场所无烟环境,营造让国内外游客舒心的旅游环境,是一个旅游大省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而且,从2011年5月1日起,我国《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已开始施行。《细则》规定: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设置醒目的禁止吸烟警语和标志。室外公共场所设置的吸烟区不得位于行人必经的通道上。公共场所不得设置自动售烟机。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开展吸烟危害健康的宣传,并配备专兼职人员对吸烟者进行劝阻。

  在5月31日“世界无烟日”来临前,连续数日,记者就抽烟问题在三亚展开调查,并走访了与控烟工作相关的人士,共话国际旅游岛建设中的公共场所“无烟梦”——记者目击令行难止,烟痕处处

  散落在沙滩上的烟头成了煞风景的“功臣”之一

  椰风海韵,浪击海滩。夕阳西下,漫步在风景宜人的三亚湾是很多旅游者的选择。然而,散落在沙滩上的烟头却成了煞风景的“功臣”之一。早已熄灭的烟头有些仍保存完好的“躺”在沙滩上接受海浪的“轻抚”,有些烟头的锡纸早已被海水泡开,白色絮状纤维“慵懒”地接受阳光洗礼。

  “随地丢烟头不仅影响环境卫生,还可能引发火灾。但是,抽烟的游客基本上是老烟民,虽然大多能听劝,可是如果有‘漏网之鱼’,后果不堪设想。”对于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境内的呀诺达雨林景区来说,吸烟是巨大的隐患,景区负责人告诉记者,虽然在景区内,严禁吸烟的标识牌很多、很醒目,但是员工每天巡查时仍能发现抽烟的游客。

  而在我省各高星级酒店,在公共场所禁烟竟成了一件尴尬的事情。

  亚龙湾某酒店前厅部员工告诉记者,入住的虽然大多是中高端游客,但是他们的个人习惯却更加“顽固”,“酒店大堂不摆设烟灰缸,反而会被很多抽烟游客投诉,而且,大多数游客对于在酒店大堂吸烟的行为习以为常。碰到吸烟的游客,其他游客一般会选择避让,很少有人投诉”。

  “有没有烟灰缸,已经和服务周到不周到挂上了钩。如果连劝阻游客抽烟都成了难题,对违规者进行罚款更是天方夜谭!”很多酒店负责人无奈地说,目前,“禁烟”也许只是一个标识牌。

  更令人尴尬的是,不仅仅是在旅游场所,在三亚的校园、医院,记者也遇到了不少毫无顾忌的抽烟者。

  上完最后一节语文课,穿着校服的高二学生陈利(化名)背着书包从三亚某中学走出。在等候公交车的间隙,他从口袋里拿出一根香烟,躲在公交站台旁的大榕树后偷偷地吸了起来,点烟、猛抽一口、吐出烟雾……陈利的抽烟动作熟练自然。不一会的功夫,香烟就剩下小半了。陈利将烟头丢到地下,还下意识地用脚碾碾烟头,熄灭火星。

  而一进三亚某医院的住院部大厅,映入眼帘的就是地面上粘贴的“您已进入无烟医院”的提示。但是在呼吸科病区的外围走廊上,一名身穿白大褂的男子,却抽着烟和人聊天,一股呛人的烟味扑面袭来,身旁的花盆里,“躺”着几个烟头。

  国际做法 旅游胜地,禁烟天堂

  严格执行禁烟法令的旅游城市获益匪浅:环境更美了,游客更多了

  国际旅游胜地美国夏威夷,在禁烟问题上毫不手软。

  不久前,夏威夷专门颁布的一项“海滩禁烟法”引起全球关注。该法案规定,在夏威夷的热门海滩,如威基基海滩、库西澳海滩公园、杜克卡哈那莫库海滩公园、阿拉莫阿纳海滩、恐龙湾等地区全面禁烟。违规者第一次将被处以罚款100美元(约合人民币600多元),一年内再次违规则罚金翻倍,为200美元,多次违规者则将被罚500美元。而这项海滩禁烟法仅是夏威夷禁烟法规的增补部分。

  以清新的空气和海岛原生态美而闻名的夏威夷,堪称美国禁烟力度最大的地区。2006年,夏威夷和世界各地众多城市共同倡导一项戒烟运动,推动人们免受严重的二手烟健康损害。当年11月颁布的新禁烟法明令禁止在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吸烟,甚至在门外20英尺之内以及窗户和通风系统附近吸烟都被严格禁止。

  当时,严厉的禁烟法规曾经引来很多人的忧虑:国际游客,尤其是当年到夏威夷度假人数最多的日本游客,能否理解和适应这些可能会导致罚款的新政策?新法规会不会导致游客量的下降?

  而事实证明,这种忧虑是杞人忧天。这项新法规不仅得到了绝大多数夏威夷居民的拥护,也赢得了各国游客的理解。日本旅游局官员曾表示,禁烟是为了夏威夷的生态环境,只要大力推行,人人都能适应禁烟新政。

  鉴于在禁烟方面取得的成效,夏威夷还把每年的2月27日定为“夏威夷熄烟日”。此外,为了巩固禁烟成果,夏威夷逐年提高烟税。最近几年里,夏威夷的卷烟销售一直在下滑,但上提的税收大大抵消了烟草销售收入的减少。

  每年吸引上千万国际游客的新加坡也是禁烟的典范。今年年初,新加坡国家环境局将禁烟的范围进一步扩大。此前,新加坡室内公共场所和有顶盖的公共场所大多禁烟。而根据新的法规,所有住宅楼的公共区域、有顶盖的走道和天桥、医院户外空间和距离汽车站五米范围内也将禁烟。

  新加坡对违反禁烟令的处罚力度非常大,违规者可能被处以最高金额达1000新元(约合人民币4800多元)的罚款。

  世界很多旅游胜地对禁烟的规定都细致入微。马尔代夫规定,在排队获得运输服务时,如轮渡服务,吸烟也被禁止。首次违反禁烟规定罚款500卢非亚(约合人民币200元);如重复违规,罚款可达5000卢非亚。澳大利亚最新颁布的禁烟新规规定,禁止在携带16岁以下儿童的车内吸烟,否则也要缴纳罚款。

  而在今年“世界无烟日”前夕,俄罗斯也颁布史上最严禁烟令:从6月1日起,俄罗斯全国的餐厅、咖啡厅、酒店、学校、医院、国家机关、体育场、火车站、地铁、机场餐厅、酒店、火车站、机场等公共场所将全面禁止吸烟。在公共场合吸烟者,将被处以1000-1500卢布(约合人民币200-300元)的罚款;诱使未成年人吸烟的成年人将被处以500-1000卢布的罚款;如果是让自己的孩子吸烟的话,家长将被处以2000-3000卢布的罚款;情节恶劣者甚至会被拘留。

  在俄罗斯,吸烟人群庞大,男女老少都有。吸烟甚至与赌博、酗酒一起,被俄罗斯政府高层看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三大社会威胁”。在禁赌令、限酒令相继颁布以后,禁烟令也就顺理成章地被推出。事实上,在禁烟令颁布之前,俄罗斯已经禁止了在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体上播发烟草广告。俄罗斯政府禁烟决心之坚定由此也可见一斑。

  不管禁烟法令有多严格,全球各地在禁烟方面有着共同的初衷:净化空气,倡导文明。严格执行禁烟法令的旅游城市也获益匪浅:环境更美了,游客更多了。

  吸烟者说吞云吐雾,谁能管

  “现在吸烟的成了有理的,不吸烟的只能躲,谁愿意出头劝阻惹麻烦呢”

  香烟很早就进入陈利的视野,“我小时候就经常帮爸爸去楼下的小卖部买烟,他常在家里抽烟,那时就觉得抽烟的男人很酷。”随着年岁的增长,陈利慢慢发现,抽烟是社交的重要手段,“朋友们都抽烟,我不抽就会让人觉得是另类,就会被排挤出圈子。而且,抽烟会让人觉得有威严。”

  吸烟不仅让陈利在朋友圈里“有地位”,也满足他对父母的反抗心理。“学习压力太大了,爸妈总是要求我排在班里的前十名,他们越严格要求,我就越反感,做些他们厌恶的事情,能让我觉得小爽。”

  三亚的中小学校都是“无烟学校”,学校也十分重视禁烟教育,但陈利却说:“我又不在校园里抽烟,不会影响学校的教学秩序。我偷偷地抽,谁能管得了?”

  对于王女士而言,抽烟是痛苦排解的方式。年过40岁的她,离异后心情低落,在一次朋友聚会中,无意中抽了支烟,“一开始被呛得直咳嗽,眼泪不自觉地往下流。但是那一瞬间,突然觉得所有的郁闷都排解了。”从那以后,无论场合,每天半包烟成为她排解苦闷心情的“法宝”。“公共场所都有禁烟的标志,但谁去理会?我随时随地,想抽就抽!”

  23岁的麦小姐初中就辍学外出务工。“电视剧里不是常播放一些女性抽烟的场景吗?你看看上海滩女性吸烟时的模样,你不觉得很优雅吗?”翘着二郎腿、自在的吞云吐雾……成为麦小姐眼中年轻女性的时尚标志。“我也知道吸烟的危害,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皮肤不如之前那么细嫩了,所以我每次也不都是真抽,只是在朋友聚会时吸上两口,这样能吸引大家的目光。”

  有着近40年烟龄的郑冲是位“老烟枪”,家人反复劝诫他戒烟,“我曾很多次戒烟,但只要一不抽,浑身难受,头晕、也容易发脾气,一般不超过一周就宣告戒烟失败。”郑冲也曾尝试过使用口香糖、嚼花生米的方式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降低复吸的可能。“尼古丁是有依赖的,烟瘾来了就不分场合,直接点上一支烟。有时看到旁人厌恶的表情,心里也会有些愧疚。”

  虽然接受采访的烟民染上烟瘾的原因不一,但他们都有类似的经历:虽然明知吸烟的危害和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相关规定,但这些阻止不了他们我行我素地“吞云吐雾”,较少关注身边的人们所遭受“二手烟”的伤害。

  正像一名老烟民所说:“现在吸烟的成了有理的,不吸烟的只能躲,谁愿意出头劝阻惹麻烦呢?”

  禁烟举措控烟?空言?

  开展了一系列的控烟工作,控烟事业为何依旧举步维艰

  《2011年中国控制吸烟报告》指出,中国目前每年死于烟草相关疾病的人数平均每天超过3000人,死于二手烟暴露的人数也高达每年60多万人,其中四分之一以上为儿童。公共场所是发生二手烟暴露最为严重的地方,我国共计有7.4亿非吸烟者遭受二手烟危害。

  面对严峻的控烟局势和吸烟带来的健康危害,我国于2005年成为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的缔约方之一;2011年3月,我国首次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全面推行公共场所禁烟”;2011年5月1日起实施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中也有禁烟规定。

  5年来,我国相关部委和地方政府纷纷出台控烟条例。卫生部要求“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要全面禁烟”;教育部要求开展创建无烟学校活动,中等职业学校和中小学校及托幼机构室内及校园应全面禁烟;中央文明委将无烟环境创建纳入“全国文明城市”的考核评比指标;银川、北京、杭州、上海和广州等城市,相继出台或修订公共场所控制吸烟的地方性法规,为室内公共场所和工作场所禁止吸烟提供了依据。

  我省也高度重视控烟工作,不仅海口市成为全国32个公共场所控制吸烟试点城市之一,个人违反禁烟规定的处罚中,我省“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的罚款力度为全国之最。

  政府层面开展了一系列的控烟工作,控烟事业为何依旧举步维艰?

  我国吸烟者总数高约3亿人,海南省农垦三亚医院为此开设了戒烟门诊,但问诊者寥寥。无奈之下,医院只能将门诊挂靠在呼吸内科中,由该科医生兼任戒烟门诊医师,在不定期举办的“健康教育”和“公共卫生宣传”中,控烟都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内容。

  然而,成效并不明显。一项调查显示,我国人群同时知晓二手烟会引起成人心脏病、儿童肺部疾病和成人肺癌的比例仅为24.6%。海南省农垦三亚医院公共卫生科控烟办公室主任黄丽菊说,公众普遍缺乏对吸烟危害的正确认识、自我保护意识,使得大多数非吸烟者在遭受二手烟暴露时,不能捍卫自己呼吸清洁空气的权利,出于多种原因没有勇气对公共场所吸烟行为说“不”,这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吸烟者的吸烟“嚣张气焰”。

  我国《烟草专卖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都明确规定“任何经营场所不得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然而,让三亚市烟草专卖局和三亚市卫生局相关负责人头疼的是,由于我省尚未制定控烟的相关法律规定,“我们只能对经营场所进行监管,但在处罚方面还没有相应的规定,只能进行口头的教育及警告”。

  饱受“二手烟”烦恼的张倪说:“禁烟标志随处都张贴,可哪有部门出来处罚?即使想举报,也不知道该找哪个部门。”记者走访发现,由于禁烟的场所有限、缺乏有力的监管机制和明确的执法主体,导致现有的法规很难有效执行,公共场所吸烟行为难以得到遏制。

  “会议室里挂着‘请勿吸烟’的牌子,也有过内部的惩罚措施。可是有什么用,他有绝对权威,想吸就吸,谁敢罚他?”在三亚某酒店工作的郑小姐无奈地说,开会时,公司“一把手”坐在中间,烟雾缭绕,“其他人就连咳嗽一声都不敢”。

  而“以烟待客”等习俗长期以来已经深入国人的思想观念中,在婚礼、公务活动以及会议上、餐桌上,香烟是个不可或缺的物品。这些陋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众对于吸烟的态度,对公共场所禁烟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禁烟之路建公共场所“无烟岛”

  “禁烟其实并不是小事,这关系到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形象”

  构建健康、生态的“无烟岛”,是我省各界人士一直以来的美好愿望。

  “禁烟其实并不是小事,这关系到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形象。”海南旅游研究所所长杨哲昆说,休闲度假场所是否烟雾缭绕,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出度假目的地的环境品位。世界知名的旅游度假胜地大都有较为成熟的禁烟法规,海南在这方面虽然才刚起步,但是必须笃定地推进构建公共场所“无烟岛”的步伐。

  在细化禁烟法规、强化禁烟措施方面,各界也一直在不懈努力,建言献策。

  在今年的省政协会议上,《关于制定海南控烟专项立法,打造“无烟害健康岛”品牌的建议》的提案引人注目。省政协委员、求实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孙薇说,海南走绿色健康低碳环保的路子,控烟应是题中之义,这不仅关系到全省人民的身体健康,而且对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加快与国际接轨都具有重要意义。

  “应尽快使海南成为我国乃至世界最大的公共场所‘无烟岛’,营造让国内外游客舒心的无烟环境。”孙薇建议,我省尽早制定控烟专项立法,加大执法力度和宣传力度,打造“无烟害健康岛”品牌,助力海南绿色崛起。

  长期致力于控烟工作的黄丽菊呼吁,禁烟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一方面政府应致力于改造整个社会大环境,通过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在公共场所全面禁烟、全面禁止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以及对烟草产品课以重税和提高烟草产品的价格;另一方面,政府和相关科研机构应联合加强对戒烟阻断的研究,提高吸烟者的戒烟率、降低复吸的几率。同时,加大对各大医疗机构戒烟门诊的资金和技术投入,让每位烟民都能享受科学戒烟的利好。

  “全面推行公共场所禁烟需要广大公众的参与。”三亚市卫生局相关负责人指出,不吸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每一个人都有义务和责任为社会的文明进步做出自己的积极努力,在公共场所阻止吸烟者吸烟,是法律赋予每个公民的责任。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控烟的法律法规,让执法有据可依,同时,设立专门的控烟机构,统一协调公共场所的禁烟工作。(本报三亚5月30日电)

  在三亚大东海等公共海滩,经常有游客“吞云吐雾”。本报记者苏建强摄

(责任编辑:吴肖叶)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