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广东酸雨频率上升 5江段重度污染

2013年06月05日 08:10   来源:南方日报   谢庆裕

  省环保厅公布2012年广东环境质量状况,全省环境质量总体稳定

  城市空气趋稳向好 酸雨频率升0.9%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省环保厅4日公布了2012年广东环境质量状况。据环境监测显示,去年我省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城市饮用水源水质全部达标,全省城市空气质量总体趋稳向好,二氧化硫和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比2011年分别下降15.0%和7.4%。全省主要江河水质优良断面数和达到水环境功能区目标的断面比例分别上升4.3%和2.6%,

  然而,不容令人乐观的是,城市降水中酸雨频率达37.4%,较前年上升0.9%,近两年来首次上升,其中4市一区纳入重酸雨区。此外,21%江河断面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龙岗河、坪山河、深圳河、练江和小东江湛江段水质均重度污染,从四大水系上来看,粤东诸河水质最差。

  空气质量:去年全省优良天数增加23天

  按“新标”珠三角达标率下降

  “与2011年相比,去年我省城市空气质量总体良好,呈现持续好转趋势。”省环保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全省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显示,去年城市空气以优良或良好为主,全省优良天数增加23天。

  监测显示,去年21个地级以上市及顺德区空气质量均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其中梅州、河源、阳江和揭阳4市已达到国家一级标准。而韶关、深圳、汕头、佛山、茂名、惠州、清远、东莞、揭阳9市影响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因子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三项污染物年平均浓度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已分别达到国家一级与二级标准。

  由于今年底广东才实现21个地市按照新标准监测空气质量,4日公布的全省空气情况仍然按照旧标准评价。其三个指标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均达到一级标准,可吸入颗粒物达二级标准。

  不过,如果按“新国标”评价,据南方日报记者不久前从省环保厅获悉的数据,从2012年6月5日到12月31日实施新标准后的监测结果来看,珠三角9市和顺德区PM2.5的平均浓度为40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达标率(即优良天数的比例)从按“旧标准”评价的99%下降为按“新标准”评价的70%左右,下降了近30个百分点。

  水环境:全省饮用水水源水质全达标

  深圳河和练江河口水质最差

  在直接关系百姓饮水安全的饮用水源水质方面,省环保厅表示,去年全省包括21个地级以上市及顺德区的76个在用集中式供水饮用水水源水质都保持优良,与2011年相比,水质达标率持平,稳定100%达到国家标准。

  同时,全省主要江河水质总体良好,79.0%的断面水质优良(Ⅰ~Ⅲ类),84.7%的断面水质达到水环境功能区水质标准。124个省控断面中,54.0%的断面为Ⅰ~Ⅱ类水质,水质优;25.0%为Ⅲ类水质,水质良好;10.5%为Ⅳ类水质,属轻度污染;2.4%为Ⅴ类水质,属中度污染;8.1%水质劣于Ⅴ类,属重度污染。

  也就是说,去年有21%的江河断面,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记者对比2011年的数据发现,这个比例较2011年的25.7%比例要低,但重度污染的比例却有所上升(2011年为7.7%)。

  以四大水系比较,珠江水系、韩江和粤西诸河水质相对较好,粤东诸河水质最差。其中,西江、北江、东江、韩江、漠阳江、袂花江、鉴江、南渡河等干流和珠江三角洲的主要干流水道水质优良;龙岗河、坪山河、深圳河、练江和小东江湛江段水质均重度污染,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总磷和部分耗氧有机物。水质好转的有市桥水道、榕江、西枝江和梅溪河4个江段。

  全省19条主要入海河流中,78.9%(15条)的河口水质为Ⅱ~Ⅲ类,水质优良;10.5%(2条)为Ⅳ类水质,属轻度污染;10.5%(2条)水质劣于Ⅴ类,属重度污染。磨刀门水道、韩江、漠阳江、蕉门和洪奇沥入海口水质最好,为Ⅱ类水质;深圳河和练江河口水质最差,均劣于Ⅴ类,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总磷。与2011年相比,入海河流河口水质类别及水质综合污染指数基本保持稳定,水质状况无明显变化。

  环保焦点

  焦点一 重酸雨区韶佛清深4市反复上榜

  由于空气质量仍按旧标准评价,酸雨情况每年都成为间接反映空气质量的聚焦点。

  “九个城市八个‘酸’”,与五六年前人们如此形容广东特别是珠三角的酸雨污染严重相比,从2010年开始我省酸雨频率已降至四成左右。4日公报显示,城市降水中酸雨频率达37.4%,虽较前年上升0.9%,但降水pH均值下降0.01个pH单位,降水质量基本持平。

  不过,在重酸雨区中,韶关、佛山、清远、深圳4市与顺德区榜上有名,占22.7%。

  记者翻查过往资料发现,上述4市已是重酸雨区的“老面孔”。其中韶关、佛山连续三年上榜,清远近两年均有出现,深圳2010年是重酸雨区,2011年“脱帽”一年后去年又重新回归。

  专家解读:中科院广州地化所研究员王新明认为,硫酸盐和硝酸盐都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这些年由于脱硫效果显著,空气中硫酸盐是显著下降的,这从公报中二氧化硫降幅最大15.0%,浓度达到国家最高的一级标准可见一斑。而硝酸盐的量是稳中有升的。因为随着机动车增加,尾气排放的氮氧化物增长很快、而电厂、工业锅炉、水泥、陶瓷等排放的氮氧化物的脱硝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另有不愿透露姓名的环保专家表示,清远、佛山等地水泥、陶瓷等传统产业相对密集,加上韶关,从地理位置上看刚好从北向南沿珠江西岸近似一直线分布,受地理和气象条件影响,冬季刮北风、夏季刮南风都使污染物存在输送的可能。而广东盛行偏东风,东岸的污染物就相对容易迁移到珠三角西岸。另一方面,包括深圳在内,这几个城市机动车增加带来的尾气排放也不容忽视。

  焦点二:揭阳跨市河流连续三年达标率为0

  今年开始,省政府启动广东新一轮治水——《南粤水更清行动计划2013-2020》,当中跨界河流污染成为治水的难点与重点。

  据介绍,去年全省跨地级以上市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为82.9%,上年基本持平。但揭阳市完全不达标,这已经是揭阳市连续三年跨市河流断面0达标,

  省环保厅介绍,2012年,全省跨地级以上市河流交接断面有28个,考核点位有37个。25个点位100%达标,9个点位未完全达标,3个点位达标率为0,分别是企坪、青洋山桥和深坑。

  全省跨市河流交接断面考核完全达标城市占58.8%,分别是广州、珠海、韶关、中山、河源、肇庆、江门、清远、云浮和梅州共10个城市;未完全达标城市占35.3%(6个),分别是深圳、潮州、茂名、惠州、东莞、佛山,达标率分别为11.1%、50%、61.1%、91.7%、91.7%、96.7%。

  值得留意的是,揭阳市是唯一完全不达标的城市,一年前另一完全不达标城市深圳,因“两河”(淡水河石马河)污染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摆脱了“0”的尴尬。

  专家解读:有环保业内人士称,揭阳跨市河水质连年不达标的原因,在于其青洋山桥断面所在的练江,印染以及电子拆解等行业密集,水质长期劣五类,已成为当地的纳污河流。连练江河口水质,也同深圳河一起,为入海河流中水质最差之列。

  此外,揭阳市自身污水处理能力有限。上月中旬,因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不达标,揭阳成为我省唯一一个被环保部通报、受到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核查处罚的城市,并被暂停审批新增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的建设项目环评。

  焦点三:茂名小东江达标率一年内下滑1/3

  作为茂名市母亲河的小东江,其石碧断面水质持续下降,令环保部门感到震惊——2012年水质达标率较上年下降33.3个百分点,一年1/3的降幅也成为广东水质下降最严重的河段。

  省环保厅要求,小东江流域地方政府要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并组织实施。同时,要严格落实相关整治方案,确保水质不断改善,实现阶段目标。而企坪、青洋山桥、深坑断面的相关责任区域(深圳市观澜河流域、揭阳市练江流域、潮州市枫江流域)要严格落实《南粤水更清行动计划(2013~2020年)》以及石马河、练江、枫江等流域整治方案,严格执行建设项目区域限批和行业限批,采取有效措施削减污染负荷,并加强跟踪、协调、督促和检查,确保实现阶段水质控制目标。

  专家解读:

  据了解,小东江在上世纪70年代有“火水河”之称,河面上油污漂浮,甚至能点火,经过龙头石化企业减排以及整治沿河的小炼油厂,水质逐渐好转。“好景不长,近年白沙河等支流重污染行业又开始集中,造成溶解氧、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超标。”省环保厅相关负责人介绍,白沙河流域内的制革为主的重污染企业较为集中,污染治理设施落后,沿河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较低,对小东江水质造成较大影响。上月,该流域整治已被列入今年省级督办的十大重点环境问题。

(责任编辑:王姣雁)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