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家里几口人?多少地?出不出去打工?”5月30日,在上杭县白砂村村民袁某家里,法官何兰林与他拉起了家常,并诚恳征求对法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临走时,何兰林递上自己的“红土法官连心卡”说:“这是我的电话,遇到什么困难需要帮助,随时都可以找到我。”短短数语,迅速拉近了双方的距离。
递上一张连心卡,公开为民服务的内容,给群众留下联系方式,和颜悦色展开沟通交流,这是我省法院干警积极响应省委“四下基层”号召、践行司法“走转改”、接地气的一项具体举措。
基层,司法的活力之源;群众,法官的力量之基。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到矛盾纠纷的一线去!全省法院干警纷纷走上田间地头,深入居里乡间,每到一户,都会细致询问群众的诉求,并把情况详细记录在日记里。
“3月7日,陈纾因人身伤害被判赔5300元,对判决有意见,我做了释明工作,他基本满意。”“4月1日,蒋妹花反映2000元欠款未要来,已通知法官解决。”这些话均摘自法官吴燕春的日记。
“基层是人民司法的广阔天地,人民司法的根在基层、源在群众。只有深入基层,真正走进群众的实际生活,才能了解群众的所思、所忧、所盼,抓住群众的关注点,找到司法服务群众的‘金钥匙’!”福建高院院长马新岚经常这样嘱咐法官。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去年以来,全省法院干警俯下身子,沉到基层,广接地气,通达民意,将司法的服务触角延伸到社会的最前沿。截至去年底,全省法院带案下访10413次,走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基层干部群众等4万余人。(记者包骞)
凝聚司法公信正能量
——福建法院积极打造司法公信“升级版”
6月3日上午,建宁县里心镇上黎村部边界法庭便民服务站。
窗明几净的屋内,挤满了从十里八乡赶来的村民。村民老张情绪激动,对法院没有全额支持他的医疗费用主张非常不满。
法官孔新光递过热茶,耐心解释道:“治疗胃部疾病的费用与此次交通事故没有因果关系,按照法律规定不应予以支持,请您理解。”老张又提出保险公司应付赔偿款至今分文未付,法官立即拨通电话予以协调。
“本来是想来法庭理论理论,但法官的态度和细致入微的工作让我无话可说。法官的解释,我服!”老张如是说。
在建宁上黎村部边界法庭便民服务站,每隔10天,人民法庭的法官们都会来到村里,巡回办案审理,为村民进行判后答疑解惑。
基层,司法的活力之源;群众,法官的力量之基。全省法院干警俯下身子,沉到基层,广接地气,答疑解惑,用实际行动铸造了司法公信的样本。
早在2009年初,我省法院就开展“司法公信建设年”活动。如今,全省法院在原有基础上积极打造司法公信“升级版”,积极做好“依法公正审判”和“释法说理取信”两篇文章,着力推进公正司法、亲和司法、认同司法。公信建设带来实效,据统计,近5年来,全省各级法院以年均递增11.9%的速度办结各类案件223.7万件,一审案件当事人服判不上诉比率年均递增0.85个百分点,2012年达到93.03%,经过二审后,服判息诉率达到99.29%。福建法院案件质量综合指数居全国法院前列。
全程公开:司法公正能感受
今年春节前夕,老张因劳务纠纷到福州法院打官司,起初他对法院充满着不信任,心里害怕对方后台硬,找“关系”导致自己的辛苦钱付诸东流。
起诉时,老张把读大学的侄子叫着一同来到立案大厅,谁知短短几分钟时间就办理好了立案手续,还给他发了廉政监督卡,告诉他案件办理过程中如有不满可以随时向法院纪检监察部门投诉。
“我能监督法官,不满意还可以投诉”,老张悬着的心有了些许安慰,但接下来的法律程序仍带着侄子做“参谋”。随后,承办法官通知被告建筑公司参加调解并达成协议,仅仅10天时间,老张就在春节前拿到了工钱。“法官不偏不倚,法院是咱老百姓说理的地方。有了法院的保障,明年打工再也不怕包工头不给钱了!”老张满意地说。
立案时随案发放“五个严禁”监督卡、当事人满意度调查表等,是福州法院的一贯做法,从立案、审理到执行全程接受当事人的监督。
该院还从执行节点控制、进程告知和执行流程管理三个方面,对被执行人财产状况调查和处置、执行款物交接等执行案件重要时间节点,通过电话、短信、书面以及QQ等方式,及时告知当事人。“现在福州法院办理执行案件,受理3个月后就能被告知执行进展情况。这样的举措很实在!”省人大代表、福州电业局仓山供电局专责师陈展弘对记者竖起了大拇指。
近年来,我省法院司法公开的范围不断扩大,立案、审理、裁判、执行等全流程公开,不断提高司法透明度,让人民群众清清楚楚打官司。“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全省法院司法公开工作措施实、力度大、渠道宽、成效好,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良好口碑!”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院长侯伟生肯定地说。
(责任编辑:邓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