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文化”联姻“旅游”让游客慢下来留下来

2013年06月07日 13:44   来源:龙虎网   

  两年前,京沪高铁开通,南京旅游有了大发展的一条“黄金线”;如今,即将开通的宁杭高铁,又为南京旅游带来哪些商机?

  近日,市政协召开十三届2次常委会议,市政协教卫文体(文史)委员会提交了一份关于南京历史文化弘扬和传承调研情况的报告。主持这项报告调研起草工作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历史文化优势不能仅仅停留在数量上、书本上、记忆中,成为‘符号’或‘包袱’。借助举办亚青会青奥会以及宁杭铁路开通契机,让南京文化和旅游联姻,吸引‘过客’慢下来、停下来、留下来变为游客,推动旅游产业、文化产业大发展。”商机:宁杭高铁开通后,预计一年新增近1000万人次客流量

  “1个小时到杭州、2个小时到宁波、3个小时到温州、4个小时到厦门和福州。”谈及开通在即的宁杭高铁,市政协委员、市旅游委员会主任金卫东难掩欣喜之情,他说,每天开通50对高铁列车,不仅是一条连接苏、浙、闽经济走廊的交通大动脉,还为南京旅游注入新鲜“活水”。保守估计,宁杭高铁通车后,南京南站一年将新增800—1000万人次客流,“商机无限,钱途无量。”

  南京旅游主管部门的掌门人说话如此有底气,源于京沪高铁带动南京旅游业发展的成功案例。2011年6月30日京沪高铁开通,南京成为全国四大高速铁路枢纽之一,我市旅游业借力跃上了一个新台阶——京沪高铁开通前的2010年,全市旅游总收入951.6亿元,接待国内外旅游者6366万人次;开通后的2011年,全市旅游总收入为1106亿元,接待国内外旅游者7181万人次;2012年,旅游总收入1272.5亿元,接待海内外旅游者8113.16万人次。“单纯从游客接待量看,2年净增1747万人次,前所未有。”金卫东如是说。

  “接待游客数是衡量旅游行业发展一项重要指标,南京先后迈上七千万人次、八千万人次两个台阶,京沪高铁通车带来的客流‘贡献’很大。”市政协委员、市政协教卫文体(文史)委员会主任张玉宝认为,今年和明年,南京将先后举办亚青会、青奥会,写这份具有前瞻性的调研报告,就是希望从挖掘南京文化资源的角度,探讨如何抓住办会和新交通线通车机遇,推动旅游和文化联姻,进一步做大做强南京的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从而把资源转化为城市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

  分析:点文化资源成“旅游之金”,还有很大差距

  去年,我市文化产业增加值335亿元,比上年增长25%,占GDP比重超过4.6%,连续第3年在全省文化绩效考核中排名第一。在亚太文创产业协会新近公布的2013年两岸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排行榜上,南京位居北京、上海、台北、杭州之后,名列第五。文化产业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参与调研的市政协委员、农工党南京市委副主委孟钵认为,南京历史文化底蕴丰厚,但许多资源或束之高阁、或深埋地下,或孤悬一隅、或难出院墙,没有充分展示出来,更未能转化成为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的新增长点。其中存在的问题不少,与国内先进城市相比差距明显。

  调研中一位专家坦言:“南京历史文化资源总量位居全国第四,而资源转化利用率却排在前十之外。众多的‘名城’头衔,却叫不出一个在国际、国内知名的城市文化品牌;一身文化标签,却找不出一个最能代表南京的城市文化标志符号。”

  “调研中我们还发现一块短板,就是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投入严重不足。”市政协委员、致公党南京市委副主委刘嘉英说,2008年—2012年,政府财政投入文保资金达17亿多元,但是面对3000多处物质文化遗产和数以千计的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有限的政府财力显得捉襟见肘。不少重点文化工程项目建设存在融资困难、投入单一、资金不到位等情况,传统民居型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尤为突出。南捕厅项目四期工程资金缺口就达10.8亿元,鼓楼区93%的不可移动文物为民国建筑,其生命周期一般在70—80年左右,眼下,绝大多数老房子急需修缮,粗略测算,没有几亿元下不来。“项目都有了,资金却还没有着落。”

  老祖宗留下的宝贝多,但对各类文化遗产的保护往往停留在“洒香水”层面上,针对这一状况,作为一名业内人士,市政协委员、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副馆长顾苏宁说:“分开五指不如攥紧拳头,瞻园扩建就是一个历史街区变身旅游热门景点的成功案例。”

  他介绍,于1956年开馆的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在瞻园路上,馆内的瞻园是南京地区仅存的两座明清古典园林之一,有“金陵第一园”美誉,至今已有600余年历史。该馆建馆之初,面积仅有现在的四分之一。2010年,市政府又投入4000多万元,将瞻园的北面扩建,使园区面积一下扩大1万平方米,恢复了逐月楼、抱石轩等明清“旧十八景”,面貌焕然一新,游客纷至沓来。接待人数年均递增20%,去年突破50多万人次。

  对策:把文化的“魂”和旅游的“体”结合,会有惊艳效果

  市政协委员、东南大学教授许苏明因为工作关系,多次去各地讲学,每到一地,都会与当地人聊起他们对南京印象。“不同年龄段的人答案有差异。中老年群体提到最多的就是中山陵、“总统府”、夫子庙等传统景点。而年轻人群体提到南京,一个是电视栏目《非诚勿扰》,另一个是1912休闲街区。”关于文化与旅游的关系,他打了一个比方:文化是魂,旅游是体。电影《阿诗玛》,带火了昆明石林旅游;电影《五朵金花》,促进大理旅游;电影《卧虎藏龙》,提升了皖南西递、宏村民居的国际知名度;一部《泰囧》,让清迈成为旅游热点。“把文化的魂和旅游的体进行有机的结合,会有一个惊艳的效果,整个文化就会活化,旅游才会深化。”

  如何释放南京历史文化的禀赋优势,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插上创新创意的翅膀?市政协委员、国旅(江苏)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谷大任从“舌尖上的文化”角度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说,遍布台湾各地“大肠面、蚵仔煎、润饼鱼丸汤、米糕卤肉饭”等特色小吃,成为享誉世界的名吃,如台湾的鼎泰丰小笼包专卖店,在台湾标志性建筑101大楼内也设有分店,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每天在店外排起长龙。他建议,紫峰大厦内,也可以把龙袍蟹黄汤包、秦淮小吃、盐水鸭、六合猪头肉等特色小吃开进去,“连广告词我都想好了:登江苏第一高楼,品金陵特色小吃”。

  有业内人士算过一笔账,宁杭高铁开通后,新增1000万人次乘客如果有一半留下来,期间消费都是块“大蛋糕”。对此,顾苏宁建议,除了知名老景点以外,关键是要开发新景点,增添新内容。例如具有江南民居风格的南捕厅扩建工程,将甘熙故居、朝天宫连为一体;又如规模仅次于国家大剧院、坐落于河西新城的江苏大剧院,都可以成为拉动文化旅游的新名片。

(责任编辑:宋雅静)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