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日是“国际档案日”。在上午由上海市档案馆向社会开放的第25批逾1.6万卷老档案中,浦东第一家民营电气企业——浦东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的档案显示,塘桥、陆家嘴、其昌栈等靠近黄浦江的地区从1920年起供电,高桥、高行、洋泾、川沙、南汇等距离浦西较远的地区也在其后几年中陆续通电。1930年,黄浦江底还出现了第一条越江电缆,由浦西的闸北水电公司向浦东送电。
上海的民族工商业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蓬勃发展,在今天开放的这批档案中,民族工商业占了一大部分。其中,最令人感动的当属吴蕴初关于放弃味精发明权的信函底稿以及设立大学化工奖学金的申请书,化工实业家的拳拳爱国心流淌笔尖。1925年,吴蕴初为打破日本“味之素”垄断,经过一年多试验发明味精,以2000银元价格出售给天厨味精厂,此后每年还可以得到“年终盈余在未提公积金前所得纯利的10%”。按照年销量数十万元至100余万元计算,利润可谓丰厚。然而,吴蕴初却在后来决定,“有今日之发达全赖同事之努力及社会之赞助,故自现在起将发明权之利益放弃。”正如吴蕴初所愿,其他企业也开始大量生产味精,将日本的味之素很快挤出除东北以外的中国市场。
今天公布的档案中,还有一部分是关于建国前上海200余家医疗卫生机构、团体的。其中,由著名设计师邬达克设计的宏恩医院(现为华东医院)曾被誉为“远东最好医院”。在题为《建设一个全球地标》的设计稿中,邬达克阐述道:“设计要适合当地条件和亚热带气候,不能照抄欧美医院。采购设备不限于一国,采用各国最好的设备。”宏恩医院不仅安装了冷气系统,每间病房还有美国进口的三件套盥洗设备,其他水疗、理疗、X光等先进设备都应有尽有。邬达克把每个细节都考虑周到,例如烹饪病号饭的厨房和餐具室与护士站相对,当中用玻璃门隔开,以便护士监督。不少观众信服地表示,这样的格局至今仍不过时。
(责任编辑:邓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