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着初夏暖洋洋的海风,一个喜人的消息在赣榆县传扬:经省有关部门评审认定,2012年度,赣榆县符合省定全面小康达标认定条件,并于6月8日顺利结束公示。
“小康是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实现小康的关键是为群众办实事。”连云港市委常委、赣榆县委书记王加培对记者说,“现代社会,群众的诉求多、期望值高,我们建设全面小康,不单是要做好简单的加减法,更要做好多元函数题。”
记者近日在赣榆采访发现,去年底开港的赣榆港正成为当地重要的经济增长极。该县以港口建设为龙头,紧抓渔业升级、改善民生、提升教育等多元要素,将“小康题”解答得有声有色,通过省级评审的同时,更收获了广大群众的肯定。
在柘汪镇响石村,记者随众益水产养殖厂厂长王健出海检查网箱。指着不远处的赣榆港,王健说:“港口一建,这一片风浪小了,我们就能在家门口搞养殖了。”
王健原先靠出海打渔为生,基本“望天收”。2010年,在村支书的带领下,王健和渔民伙伴成立合作社,承包五六千亩水面搞起网箱养殖。这片水域有五六百个养海参的网箱、40个养黑头鱼的网箱。船停在一只网箱旁,王健用力拽出渔网,露出来的海参足有两根手指粗。“以前一休渔我们就没事干了。现在到了休渔期,鱼价还能卖高一点呢。”
“失海不失渔,失渔不减收。”王健们的经历,正是赣榆处理好港口建设与渔业增收关系的生动写照,由此引发的渔业转型升级,更让百姓共享小康建设成果。
在赣榆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海头镇党委副书记高旭东笑着说,池塘养殖已经“out”了!他介绍说:“这一省级渔业示范园区已建有工厂化养殖设施30万平方米。恒温、低盐的海水环境,能养殖半滑舌鳎、大菱鲆、星斑川鲽、鲟鱼、海参等高端品种,每亩利润是池塘养殖的几十倍。”
在养殖大户周家新的厂房里,一名工人将半滑舌鳎滑入塑料袋中,舀点海水,充进氧气,逐一放入泡沫箱。周家新说:“送到连云港市区的酒店时,鱼还是活的,每斤能卖150块。”3年来,周家新投了500多万元,已尝到了甜头。虽然模拟深海环境的车间里较为昏暗,但他满足的笑容仍清晰可见。
“科学高效用海、促进渔民增收,是县里渔业转型发展的方向。”该县海洋与渔业局相关负责人王亮起介绍说,2012年全县渔业总产值位于全省第一、达到120亿元左右,占该县大农业总产值的60%。
柘汪镇的王坊社区,路灯边悬挂着鲜艳的国旗,幼儿园、小学、居民楼簇新洋气。“发展临港产业区,需要大王坊村和小王坊村整体搬迁。这是连云港市最大的整体搬迁安置项目,一期29万平方米,有34幢多层公寓和144套别墅。今年春节前有300户入住,150套老年公寓也全都住满。6月底,还将交付12幢公寓。”社区建设指挥部业主办公室尹杰介绍。
记者来到其中一户别墅,屋里干净敞亮、家具齐全,两层楼外加阁楼,接近300平方米。男主人胡义东告诉记者,原来家里5间平房,不到150平方米,现在父母选择住进社区里的老年公寓,自己一家四口用补偿款换购了大别墅。小王坊村支部书记胡业顺插话说,搬迁置换不仅改善了居住条件,还让村里添了20多辆私家车呢。
“既要看统计数据,更要看群众认可度。”已跻身“全国百强”的赣榆交出了群众认可的答卷:年均投入超4亿元实施10件民生实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受国务院表彰;成为苏北拥有四星级高中最多的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促进民生保障的新步伐,多元函数的叠加效应,催生出赣榆人安居乐业的幸福表情。
(责任编辑:邓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