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消失的岭南水乡

2013年06月17日 15:30   来源:南方日报   

  面对拆建、噪音污染严重的环境,艺术家选择撤离小洲村。

  小洲村的河涌两旁堆满了拆房留下的砖块。

  小洲村路边的建筑材料与墙壁上美丽水乡的绘画形成鲜明对比。

  租用的古屋被拆,艺术家不得不搬家。

  小洲村一祠堂前堆满了用来建房的砖块。

  几位工人正在拆房子。

  曾经以美丽水乡而闻名的小洲村,随着村民的疯狂拆建,现逐步变得像城中村。

  面对拆建、噪音污染严重的环境,艺术家选择撤离小洲村。

  小洲村的河涌两旁堆满了拆房留下的砖块。

  小洲村路边的建筑材料与墙壁上美丽水乡的绘画形成鲜明对比。

  租用的古屋被拆,艺术家不得不搬家。

  小洲村一祠堂前堆满了用来建房的砖块。

  几位工人正在拆房子。

  曾经以美丽水乡而闻名的小洲村,随着村民的疯狂拆建,现逐步变得像城中村。

  2008年,经几个搞艺术的朋友介绍,叶萍第一次走进了小洲村。

  她清晰地记得,那时,小河里的水很清,村子很安静,连巷道里的麻石板都异常澈净。在河边租了一间小平房,一番简单装修后,她开起了一家手工制品店。过腻了城市里的终日喧嚣,素面朝天的小洲村甚至让她萌生了在此终老的念头。

  然而,几年后的今天,这个念头已经与她的手工小店一起消失在了轰隆的拆迁声中。

  位于海珠区东南的小洲村,古称“瀛洲”。元末开村,是广州城内最具岭南水乡特色的古村寨。曾几何时,村内河涌蜿蜒交错,水道潮起潮落,古桥、古树和古建筑遍布。翰桥夜月、西溪垂钓和古渡归航等“瀛洲八景”,无一不是小洲人既往生活的真实写照。

  如果说古瀛洲厚重的历史,是小洲成为艺术村的生理基因的话。真正点燃小洲艺术生命的,则是最近20年的事情。

  上世纪90年代,小洲村被定为“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村”,岭南画派大师关山月、黎雄才发起组建小洲艺术村。本世纪初,一河之隔的大学城建成,小洲因与其毗邻,且环境幽静,受到了众多高校艺术类师生的青睐,他们纷纷选择到小洲村租房起居、创作。从此,艺术在小洲村蔚然成风。

  然而,与艺术气息随之而来的还有商机。2006年,第一批画室在小洲出现。短短数年,村内大小画室超过了百家。画室的不断增多,村内房子开始供不应求。2010年起,村内违规拆建开始蔚然成风,一大批上百年历史的古旧民居逐渐在村里消失。

  此后,虽几经政策刹车,违建之风始终未能停歇。安静古朴的小洲村,自此变成了一个嘈杂喧嚣的大工地。

  如今,走进小洲村,干涸的河道,在阳光暴晒后散发出阵阵的淤臭。麻石板的巷道上,砂砾、泥土厚厚地堆积了一层。河道旁、空地上、弄堂边,随处可见任意摆放的瓷砖、沙石等建筑材料。入夜后,轰隆的搅拌机声更是声声入耳。与之同时,那些藏身古民居里的精致小店,或是因拆迁被迫搬走,或是承受不了嘈杂的环境关门歇业。

  “那个曾经带着文艺范的岭南水乡已经消失了,现在的小洲村越来越像一个普通的城中村。”叶萍说。(记者 肖雄 刘进 实习生 周贤琴 潘静仪)

(责任编辑:王姣雁)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