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综合竞争力广州首超北京

2013年06月24日 16:26   来源:羊城晚报   疚囊嘤泄毕?

羊城晚报记者 何奔 摄

  羊城晚报记者 余姝

  “广州的综合经济竞争力排名首次超过了北京!”近日,这样一则消息引起了不少人关注。消息来自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3年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除此以外,该报告还对城市的宜居、宜商、和谐等多个项目分别进行了评比,各城市竞争激烈,广州在各分项排名高低参差。

  那么,这些排名是如何得出的?具体是哪些指标影响了广州的城市竞争力排名?对此,羊城晚报记者进行了采访调查,剖析这份城市竞争力报告的衡量指标体系,试图解读广州在城市竞争力上的表现。

  a

  背景

  既是学术研究,也供政府参考

  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已持续发布了11年。今年,社科院首次全部使用全市客观数据(包括市辖县),对2012年中国两岸四地293个城市的综合经济竞争力和287个城市的可持续竞争力进行了实证研究。

  据社科院助理研究员、项目课题组成员的李超博士介绍,这个蓝皮书既是学术研究,同时也有政府引导的成分。“我们希望通过这个排名,给地方政府发展模式提供一个导向。”

  据悉,竞争力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综合经济竞争力,二是可持续的竞争力。综合经济竞争力主要衡量当前短期竞争力,包括经济增量指数以及经济密度指数。经济增量是指当年GDP减去上一年GDP,即一年增加的GDP总量。经济密度,是指单位面积的土地上产生的GDP,即单位面积的土地创造财富的多少,是经济发展的效率指标。

  可持续竞争力则主要衡量未来长期竞争力。报告从宜居、宜商、和谐、生态、知识、全域、信息、文化这8个方面构建了一个综合排名,并对这8个分项进行了单独排名。

  b

  亮点

  城乡协同发展,广州很有优势

  在竞争力蓝皮书中,2013年广州的综合经济竞争力首次超过北京,排在全国第五位,仅次于香港、深圳、上海和台北。

  对此,报告的牵头人,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博士表示,今年的研究对象不同往年,是在市辖区的基础上加上了市辖县的。“原来是单纯从学术上考虑,只讲城市;现在是区域的比较,既包括城市本身,也包括辖区范围内的农村。”新型城市化强调城乡的协同发展。将辖区范围内的农村也包括进城市竞争力排行的体系,“既是与咱们的行政体制接近,也与现在国家提出的新型城市化和城乡统筹的现实要求接近。”

  市辖县市辖区的良好发展,是广州的综合经济竞争力排名能够超越北京的重要原因。倪鹏飞表示,“在区域一体化发展方面,广州还是很好的。不光是跟北京比,跟其他城市比这也是广州的优势所在。”

  市场表现不俗,成为宜商标杆

  广州在宜商城市竞争力的排名也非常亮眼,排名第四,排在香港、北京、上海之后。并且被项目课题组选为国内的宜商城市标杆,国外的标杆城市则选择了在美国最近几年宜商环境评比中一直排在前面的丹佛。

  李超介绍,宜商竞争力有企业、政府、市场三个维度。在政府这个维度上,李超称赞广州是一个“大市场、小政府”的一个模式。在“开办企业的便利度”、“服务企业的导向”以及“企业的税赋的额度上”,跟同等级别的大城市相比,广州的表现也比较好。“广州在一线城市里面,官本位意识不算太强。像北京,包括北方一些城市,官本位思想比较重。广州的官本位思想没有北方城市那么强烈。政府服务的便利度比较高。”李超则如此表述。

  此外,广州在市场维度方面表现不俗,这也是广州被选为宜商城市标杆的主要原因。根据蓝皮书副主编杨杰博士所提供的数据,广州的市场需求很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销售总额都排第3位,大企业指数、人均存款余额和金融、租赁和商业服务业从业人员数也排名靠前。反映了广州在鼓励创业、企业获得要素投入及商业服务业等方面表现较好。杨杰表示,这些年来,广州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诸多方面向港澳看齐,在宜商城市建设的各方面都制定了较为明确的目标,做出了许多努力,因此选择广州作为宜商城市的标杆。

  c

  不足

  备用水源污染,面临治理瓶颈

  尽管在综合经济竞争力和宜商指标上排名较为靠前,但在生态城市竞争力排名中,广州仅排第十位,排在第一和第二的分别为澳门、香港。根据课题组对生态城市的定义,主要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生态状况三个方面来考虑。其中衡量环境保护的指标包括生活污水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针对广州近来爆出的备用水资源污染事件,李超表示在水污染的问题上,备用水源的清洁率的确是一个重要的考量指标。他坦言,长期的水污染如得不到治理和改善,必将减弱城市的生态城市竞争力,进而降低城市的可持续竞争力,最终危害城市的经济表现。

  “一个城市的水污染不是单个城市导致的,周边城市通过地下水连接也会影响水源的污染率。珠三角地下水源的相互污染程度是比较高的。”李超强调。污染一般是高海拔地区影响低海拔地区。广州的水污染治理就面临这样一个瓶颈,珠三角整体地势都比较低,河流的上游或者粤东、粤西、粤北的一些山区,只要有污染,就可能会通过河流,传导到广州、东莞、佛山等中下游地区。

  雨后频繁内涝,房价上涨迅速

  广州在宜居城市竞争力中排名则非常落后,仅第18位。宜居城市指标是八个分项中,发展水平差距最小、均值水平最高的,但指数仅为0.4141,与理想城市的状态仍然相距较远。

  广州频频出现的暴雨后内涝的问题,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李超表示,中国城市普遍存在重表象、轻内在的特点,“外面的路修的很宽、楼修的很高,但是地下的设施不太好,这是普遍的一个城市病。”他表示这是城市规划的问题,以后要更注重长远。城市建设不能只考虑近十年或二十年。“城市规划至少要提前50年。”

  房价收入比也是衡量宜居城市的重要指标。所谓房价收入比,是指住房价格与城市居民家庭年收入之比。报告显示,广州的房价相对于北京、上海比还是偏低的,但是最近几年广州的房价也上涨比较迅速,这个势头需要遏制。在宜居城市竞争力排名中,像无锡、常州这些规模小一些的城市,排名仅在港澳之后。李超称,这为以后的城市发展提供一个模式。“城市并不是越大越好,也有一个最优规模的问题。”

  户籍制度严格,刑事案件较多

  和谐城市竞争力是广州在十项排名中最低的,居第19位。和谐城市的理想状态是公平包容,社会公平和社会安全是主要考量内容。

  其中社会公平集中体现在“户籍人口与非户籍人口的公平性”的指标上。在蓝皮书发布会上,杨杰曾说,“从人和人之间机会平等的角度来说,户籍制度越严格说明人和人之间的机会平等越差,机会不平等可能对和谐的程度影响比较大。”李超也称,“越是广州、北京这种大城市,户籍人口与非户籍人口的公平性就越不好。”但他同时表示,由于大城市集中了很多优势资源,严格的户籍制度“完全放开需要一个过程”。

  在社会安全这一项,课题组用“每万人的刑事案件数”这样一个指标来衡量。李超介绍,在研究发现两个规律:一是每万人刑事案件数与城市的规模,存在正相关关系。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人口规模越大,刑事案件数相对会多一些。而且每万人刑事案件数与城市外来人口的数量,也存在正相关。“广州外来人口比较多,刑事案件数会多一些,社会安全压力大一些也很正常。”

  d

  建议

  针对广州在城市建设中暴露的问题,专家们也对症下药,建言献策。

  珠三角城市群错位发展

  李超指出:“经过我们的测度,珠三角所有城市的产业结构的相似系数比较高。这涉及城市群分工的问题,应该做到错位发展。”

  在具体的城市规划过程中该如何“错位发展”?李超表示应该抓大放小。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应该有序的转移,合理地向珠三角其他城市或者是粤东、粤西、粤北有序转移。更具体而言就是,“中心城市定位在现代服务业,非中心的城市可以合理发展先进制造业,外围城市就发展传统农业、制造业。”

  以人为本推进城市建设

  倪鹏飞指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最终目的,是使城市的市民福利能够可持续地最大化。”然而,在城市化过程中,城市过分聚集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城市病”不断爆发。

  那么,大城市应该如何改变自身困局?倪鹏飞表示,“在现在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不变的前提下,政府要加强规划、管理、服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用更少的资源来创造更多、更便利的服务。”

  杨杰认为,政府需要转变发展理念与服务理念。以人为本推进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实现城市居民住有其屋、行畅其便、居食有安的高品质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

  (本报通讯员刘欢对本文亦有贡献)

  标签:经济竞争力和谐城市经济表现经济社会发展广州

(责任编辑:袁霓)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