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重金属污染蔓延 专家:土壤无法完全修复

2013年06月25日 10:13   来源:解放日报   
    曾在2007年调查提出“10%的市售大米存在镉超标问题”的南京农业大学教授潘根兴日前向记者表示,时隔6年,土壤重金属污染进一步蔓延,市售大米镉超标比例可能更高了。他表示,从严格意义上说,土壤一旦被重金属污染后就无法修复,只能通过控制和治理,以降低重金属在土壤中的“活力”。

    “重金”改良仍难复原

    近年来,随着百姓对土壤中重金属和超标农残的担忧增加,大量民营资本抓住机会进军有机农业,但付出了巨大的前期成本。宁波一位原从事外贸服装生产、现转而“种菜”的夏老板,在当地租得105亩土地,经专业机构检测,土壤中重金属和农残均严重超标。为此,夏老板请来日本北海道的土地改良专家,第一步,先将土地深耕80厘米。一般而言,地下60厘米处有个硬基层,阻碍了土壤中农残的排出,故将硬基层翻个底朝天,再用贝壳架空20厘米,一来保障浇灌用水的流通,二来贝壳中的钙成分也可补充土地营养;第二步,用有益菌,结合米糠、沸石、竹炭、稻壳等物质,经一个月发酵成有机营养,再撒到地里,由此去污增肥。折算下来,每亩土地改良的代价在3万元左右。

    身为中国土壤学专家,在南京农大资源与生态环境研究所工作的潘根兴认为,即便是夏老板如此“重金”改良,污染土地也很难恢复到从前。潘根兴早在2007年就针对华东、东北、华中、西南等6地区县级以上市场的170多个大米样品,进行了随机采购和数据分析,结果发现样品中10%镉超标,调查结果发表在《微量元素》和《安全与环境》杂志上。他告诉记者,土壤中的重金属不可能完全降解,只能从“活动”到“不活动”。重金属与某些物质结合就会丧失活性,故固定重金属方法有二,一是将其与有机质结合,分子结构就会趋于稳定;二是引导重金属与土壤中的矿物相结合,沉淀为矿物质。

    注意饮食有助避免伤害

    潘根兴在调查中发现,镉污染土地的地区差异很大,“譬如苏浙两省跟安徽情况就有很大不同,如果往北走,东北大米也基本不存在镉超标问题。”他认为,东部及沿海土壤重金属污染教训深刻,但早修复要比晚修复来得成本低,且当前更应抓紧将那些尚未污染过的土地尽快防控起来,“尤其中西部地区,不能再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对于已污染土地,治理效果好坏则取决于污染类型和土地类型,同时面临在治理期间如何保障或尽快恢复生产功能的难题。

    另外,也有专家认为,百姓饮食观念应有所变化。据潘根兴介绍,土壤中除了镉之外,还含有锌、铁、铅等其他金属元素,但不同植物吸收程度大不相同。譬如,水稻自身独特的基因,决定了稻米吸附土壤中镉的能力明显强于玉米、大豆等。玉米很喜欢将土壤中的锌输送到籽里面,但其吸收的镉只会存在于茎叶中。小麦也是如此,吸收的铁、锌、钙比水稻多,但很少吸收镉。他表示,因此老百姓怎么吃才能避免重金属伤害也很重要,吃水稻多的人应多吃瓜子,因为瓜子中富含的锌可以降低镉的吸收和沉积。

    链接 

    镉是一种重金属,毒性较大,日本因镉中毒曾出现“痛痛病”。镉会对呼吸道产生刺激,长期暴露会造成嗅觉丧失症、牙龈黄斑或渐成黄圈,镉化合物不易被肠道吸收,但可经呼吸被体内吸收,积存于肝或肾脏造成危害,尤以对肾脏损害最为明显。还可导致骨质疏松和软化。

    镉不是人体的必需元素。人体内的镉是出生后从外界环境中吸取的,主要通过食物、水和空气而进入体内蓄积下来。

    如何降低重金属“活力”

    ■固定土壤中的重金属方法有二:一是将其与有机质结合,分子结构就会趋于稳定;二是引导重金属与土壤中的矿物相结合,沉淀为矿物质

    ■玉米吸收的镉只存在于茎叶中,小麦吸收的铁、锌、钙比水稻多,但很少吸收镉。吃水稻多的人应多吃瓜子,因为瓜子中的锌可降低镉的吸收沉积

(责任编辑:秦静)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