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城中村改造创红利 “改造难”变“盼改造”

2013年07月02日 07:03   来源:新华网   

  “希望市政府尽快把我们村列入城中村改造计划。别的村经过改造后都富裕了,我们也想搭上这趟车啊!”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保合寨村村支书朱国平说。

  保合寨村紧靠黄河南岸大堤,人均耕地不超过半亩,村民主要依靠打工、种菜和小规模养殖挣钱,去年人均纯收入6000多元。随着郑州市城中村改造成果日益显现,“改造”成了保合寨村今年街头巷尾的热点话题。“离咱不远的毛庄村、西史赵村都已经改造了,啥时候轮到咱村呀?”“改造过的城中村,都用上暖气天然气了,有的家庭还买了轿车。生活一天比一天好!”

  2006年以来,郑州市共有119个村经市政府批准实施城中村改造,累计投入资金971亿元。城中村经过改造后,居住条件脱胎换骨,不仅交通便利、商贸繁荣,而且通过拆迁安置、资金补偿、入股集体经济等方式,居民的经济收入也大幅提高。

  朱国平说:“西史赵村城中村改造后,许多人家有了可观的商铺租金收入,加上村级集体经济的年终分红,那就更多了。村里开党员会、村民代表会,不管预定的会议主题是什么,最后都集中到城中村改造上。”

  郑州市大规模的城中村改造起步时,许多村民对改造后的生活顾虑多,认为比不上现在的生活。同时,城中村改造面临拆迁等问题,村民打心里有抵触情绪。改造之初,郑州市的工作人员和村干部挨家挨户讲政策谈前景,说服村民支持城中村改造。

  西关虎屯城中村的改造,是郑州市众多城中村改造后“化蛹成蝶”的经典样本。占地68亩的西关虎屯村,原来污水横流、治安混乱、违章建筑密布,处处存在安全隐患。村庄改造后,居民拥有多套补偿安置房,不仅自己住进了整洁干净、绿树成荫的小区,房屋出租的价格比改造前提高了近3倍,居民入股的村集体企业效益成倍增长。整理出的土地上开发建设的郑州国贸中心,每年税收近2亿元,创造就业岗位1.5万个。

  郑州市城中村改造办公室主任那磊说:“郑州市城中村改造,不仅提供了配套完整、功能齐全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而且为居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和城市高水平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大量红利。”

  在城中村改造中,综合村庄的地理位置、经济传统和人员年龄结构等多种因素,郑州市有关部门和村委会联合对未来经济的发展进行规划。许多改造后的城中村建成了蔬菜、花卉、水果、建材、灯具、百货等批发市场,带动了运输、餐饮、仓储、物业、保险、信贷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为村民提供了多种创业、就业选择。集体企业也为一些年龄偏大、文化水平较低的村民设置了岗位。

  从2011年开始,郑州市在以往城中村改造中必须坚持“村民自愿、安置优先、规划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基础上,增加了“政府主导、产业支撑、创新社会管理”等内容。目的是缩短建设周期,避免过度商业开发,更加公平公正地保护群众合法权益,提高老城区改造更新的层次和品位,突出地方特色和区域产业特点,促进老城区功能完善、环境提升和可持续发展。

  随着一个又一个城中村改造后,群众收益不断增加,城市品位明显提升。除了保合寨村外,郑州市一些城中村的干部群众,也希望政府早点儿把他们村列入城中村改造。(完)

(责任编辑:西西)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