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内多地启动水价调整方案。计划上调或已经上调的包括上海、武汉、遵义和芜湖等多个城市。水价上调固然是趋势,但如何在涨价中尽量减轻居民负担,需要更合理的政策设计。
水价进入新一轮调整期
6月底,上海举行居民用户水价调整听证会。听证会提供的两套调价方案,涨幅均达到30%。
事实上,水价的上调这两年频频发生。去年有长沙、广州等,今年有上海、武汉等城市。
为什么水价老涨?全国工商联环境服务业商会秘书长骆建华向记者表示,水价和电价、油价等不同,后两者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统一调控,而水价由地方自行决定。全国多个地级市,调价步伐不可能一致,难免给人涨价“此起彼伏”的印象。
此外,从国外经验看,水价调整的周期为3到5年。我国上一轮水价调整期是在2009年—2010年,以此推算,目前调价比较集中是正常现象。
水价调整的驱动力,来自于成本上涨。除了人力、电力等常见成本外,本轮调整还有两大新增因素:
一是根据今年年初的通知,“十二五”期间我国的水资源费将平均上调36%。在一些缺水地区,上调空间会比较明显。如北京目前的水资源费为1.26元/立方米,“十二五”末要达到1.6元/立方米(地表水)和4元/立方米(地下水)。
二是从2012年7月起,新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启用。随着水质要求的提高,水厂的升级改造也会增加不小的成本。
(责任编辑:王姣雁)